人类的世界,总在僵持和平衡中轮回。
打破僵持局面、实现新的平衡,需要第三方。可能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也可能是一个契机、一个想法。
在技法的层面,一分为三属于存同求异。
所谓“求异”,一定不是互联网思维,但一定是创新思维。
哲学上,一分为二是认识论,一分为三是方法论。
三代表多,代表变化,是个虚数。如有必要,一分为六、一分为九也说不定。
一分为二是认识矛盾,一分为三是解决矛盾。
辩证观的根本方法,是一分为二。竞争哲学的最高技法,是一分为三。
按照西方文明的逻辑推理,互联网时代的哲学,便是竞争哲学。因此,很多人宁愿把互联网理解为科技的,以便随时制造差额,占据主动。
哲学是人类的理性认知。但是,在人类视野里,“三”代表不可知。
不可知的东西,不能用逻辑来对待。否则那还是科技,永远不得安生。东方人只能回归东方思维的框架。在今后的几百年里,东方人如果继续吃亏,不一定是因为科技落后,却一定是用东方的脑袋思考西方的事情、用西方的思维来处理东方的问题。
“三”是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的。中国人把婚外情人定义为“小三”,一瞬间,抽象文学和形象哲学融为一体,妙不可言。其中,“小”是主观的,代表年轻、位浅,也隐含羡慕、嫉恨。“三”是客观的,代表独立、另类,也隐含瓜分、破坏。
任何所谓的太极推演,都是从旋转的对立元素中,发现、认识第三种状态。它既是合一的整体状态,也是各种变化的平衡状态。
因此,“三”也是稳定的、确定的。推而有三,就是把现象和本质合一,去发现属性。比如,把人的外表和内心合一,去看人性。外表和内心都是多变的,不易把握,但人性不变。通过“三”去洞察人性,而不是挑战人性。
东方思维由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组成。既是三元合一,也是一分为三。
东方自有东方的逻辑。故而太上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自然界没有一样的存在。所谓一分为二,仍旧是数理逻辑,没有0.5这回事。现实中一定存在差异。当人的主观偏离时,差异就变成了误差。
只要阴阳对立,出于占有、完善、向善、圆满之类的本能,双方都有追求、追讨、追逐、追打之类的动力,形成太极图的旋转。这是常态。
这时,对立双方看到的,都是误差。当局者迷。未入局的旁观者呢?
旁观者只要想入局,必然也迷。因为趋利避害是本能,要斟酌。
当二元因素成为两难的抉择,入局者的宿命,是选择一方、抛弃一方,开赌。因此,生活中信奉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人,不见得是头脑简单,也许是勇气可嘉。
在赌的过程中,赌徒都善于不断激励自己,搜集所有证据,支持自己的判断,故意忽略或否定对立因素。这是被“我”奴役的人生写照。
离开赌局、摆脱奴役,需要足够的反向制动力。这是调整误差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是量子时代。无论量子基金、量子管理、量子营销,只要在技法操作层面,都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并在自认确定的因素中,保持反向制动力。
这种反向的制动力,就是“三”。独立于确定和不确定之外。
物理学上的两点成一线、三点成一面,从经验逻辑上宣告了一个事实:从二到三的变化,是维度的变化。
从稳定性上,这是高维度胜出。通常是维度越高,变化越多,越不稳定。在秩序上,变化多未必是混乱,只是增加了人为掌控的难度。
有人立即想到了男女关系。的确,男女关系涵盖世间所有关系。不过,稳定的男女关系是婚姻,常态中的第三者是孩子,并非婚外情人。孩子是衍生物,来自于双方,却不属于任何一方。除非离婚,夫妻不会争论孩子的归属。双方都默认孩子独立的第三方身份。
现在年轻人热衷互联网思维,大都偏于技法。各类互联网思维的书籍,也在迎合这种偏好,结果使所有人都迷失在思考中。只有明白人才知道:讲思维,只能讲维度。
互联网是一个新的维度。谈互联网思维,只局限于方法和思路,是把“维度”的概念偷换为“角度”,自欺欺人、误人误己。什么三十六式、七十二招,都是哄孩子的杂耍。
在意识逻辑上,人是不谈理性的。处理问题,还是欲望驱动。
人人都要跨入欲望之门。满足欲望的,首先就是财富。于是就有了赚钱和赔钱。这是一分为二。大家都在拼命研究“盈”和“亏”。
按照意愿,“盈亏模式”都被称为“盈利模式”。实际上,通常都是亏损模式。不是结果出了问题,是原因不对。开始就要一分为二:在设立盈利模式的同时,还要建立亏损模式。相互对称、制衡、推演,才会有一分为三的可能。
这个三,不是赚钱、也不是赔钱,是分钱。这个模式,是“分利模式”。
古往今来发大财的,都是精通分利模式的人。
挣钱的人,永远不知道那个分钱的世界里都有什么人、正在做什么。
这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维度。
华尔街是个很好的例子。那是一个犯罪的链条。但西方文明把它推向了正义的舞台。所有的赌徒,都成了庄严体面的手艺人。
占领华尔街,只是一部分人的过激行为,不会起任何作用。但人人都不买股票和证劵,华尔街第二天就灰飞烟灭了。如何让大家都不参与金融交易,是个小问题。聪明的人类,偏偏解决不了这样的小问题。这是好事。都在犯错误,谁能醒悟,谁就能独善其身、得其幸运。在维商博弈中,幸运儿永远都不是侥幸儿。
在量子时代,人类对规律的态度在变化,因为规律变得不靠谱了。
规律只说明了之前的确定性。任何不确定的因素发生作用,规律就成了别人的规律,与自己无关。这种对主观意识的挑战,迫使人们从一分为二走向一分为三。变化多了,与其充分认识,不如随时应对。没有什么事情,能等你全明白了再干。
在决策方面,始终存在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博弈。群体内的意识,都会分为上中下、左中右之类。个体的妥协,往往选择折中。结果可能是哑铃的两端趋向中间变成纺锤,安全。但也可能一端转入另一端变成圆锥,反而把中间甩在尖端,危险。
因此,折中不是“三”。折中者的意识中,人多才安全、左右逢源才安全。量子理论里,绝对没有这一说。“三”,意味着挑战或探索。知识和经验,都是棋谱。不确定性,才是实战。高手享受的,恰恰是实战的乐趣。高手的高,在于维商。
中正之法,是指内心的康健浑圆、不偏不倚、不惑外境,更不见风使舵。当然,也不受知识和经验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