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示】:
认清势的前两个问题是,对所处行业的了解以及搞清楚自己究竟该从事什么职业。对于韩信来讲,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来之不易。不是因为这两个问题难,而是因为韩信自身一开始并不是潜龙,而是一条差点颓废的泥鳅。他从泥鳅到潜龙的转变来得不易。而一旦他成为潜龙,这两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最明显的标志便是胯下之辱,此后他明确了——他要投军。这正是第二个问题。
韩信职场人生的起步阶段应该是他参军之前的那段时期,相对于其后轰轰烈烈的经典战例及动人心魄的沉浮经历,这个起步在史书上几乎没有记载。
事实上,人们在起步阶段,往往就是无人关注、无人记录、无人感兴趣的。而我们所静静乐道的那些名人、伟人、超人小时候的故事,大多是其成名后被加工和包装后形成的传说、故事甚至神话。
相对于刘邦的斩白蛇、张良的黄石公传奇而言,韩信的晨炊蓐食、一饭千金与胯下之辱还是要靠谱的多。
晨炊蓐食 讲的是,韩信小时候很穷,孤苦伶仃无依无靠,饿的时候常常到一个亭长家吃闲饭。时间长了,亭长的老婆不高兴,于是某一天,她提前做好早饭,偷偷端到内室的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左等右等见不到饭食,便立即明白了她的用意,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一饭千金 离开亭长家后,韩信来到城下钓鱼度日。河边有几位老大娘在漂洗丝棉。有一位大娘见韩信饿了,就把自己的饭分了一半给他吃。接连数月如此,直到丝棉漂洗完毕。韩信十分感动,就对这位大娘说:“我一定会重重报答您老人家的。”没想到大娘很生气:“一个大老爷们,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说什么报答!我不过是可怜你而已。”搞得韩信无地自容。后来,韩信成为楚王之后,特意找到这位大娘,亲自赠送千金。这便是“一饭千金”的来历。
胯下之辱 这个故事怕是众人皆知了。一天,韩信在街上溜达,一位混混挑衅他:“看你长得人模狗样的,还带刀佩剑,搞得像个人物似的,其实就是个胆小鬼。小子,你要有种,就比划比划;否则,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看了看他,居然真的低下身,从他胯下爬了过去。
这三次刺激正是韩信走出颓废的关键动力。而且对韩信心灵的触动是递进式的。
晨炊蓐食刺激了韩信的自尊心,效果是“怒,竟绝去”。这一刺激很关键,因为它让韩信开始了自强的行动。我们可以想象,受到亭长妻子羞辱的当天,韩信便指天誓日:“我一定要成功!”可是,发完誓又得面对冷冰冰的现实,不吃闲饭吃什么?在饥饿中,韩信无意间看到河边有人钓鱼,于是发现钓鱼是一条自力更生的途径。
钓鱼相对于吃闲饭而言,显然有了本质的区别。但韩信恐怕并不擅长钓鱼,要不然怎么会有漂母饭信的故事发生呢?于是,韩信受到第二次关键性的刺激。如果说晨炊蓐食刺激的是韩信的自尊心,那么大娘的刺激则直指韩信的志向。“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大娘的话将问题提到“大丈夫”的高度来谈。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韩信,除了无地自容,内心中一定强烈的升腾起久违的大志。
而能受胯下辱,恰恰是韩信开始理性思维的关键性标志,也是其人生由黯淡向光明转变的转折点。
从此,韩信的心境发生了变化,行为也自然变化。此时的韩信不再关注市井小事,而是开始留意大的局势变化,秦朝的社会动荡、项梁等各地义军的动向,这些信息开始强烈地吸引他。
当时,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在这种局势下,要么沉沦,要么投军。于是,等到离韩信最近、实力强大的项粱军渡过淮河时,韩信便持剑追随了他,从此开始军旅生涯。
小贴示:
韩信的这个过程,我们现在看来非常简单,只有三个成语,但事实上可能并不是这样。韩信一生35年,26岁才投军。《史记》对韩信的记载大都是其26岁到35岁这9年多的事情,而26岁之前只有这么三个成语。而且,这三个成语很可能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司马迁根据韩信成为楚王后再次见到这三个人而推断出来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后面的关联,或许连这三个仅存的成语都没有了。
这就告诉我们,韩信从颓废中走出来的过程很可能远远不止这三个故事那么简单,而且,这个过程很可能平淡无奇。所以,现实中,我们得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面对自己的单调和平淡,而且坚持下来,直到自己“投军”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