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毅,孙毅讲师,孙毅联系方式,孙毅培训师-【讲师网】
全球化战略经济学家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孙毅:跨境并购失败-中国会否步日本后尘?
2016-01-20 13955

跨境并购失败

-中国会否步日本后尘?

孙毅

(中国中央企业国际化培训师)

近年世界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中国国际化的主要模式-海外并购,已经成为中国公司寻求扩张增长的新模式。世界并购市场的国外卖家都在寻求与来自中国的买家洽谈生意的机会。

数据显示,中国公司已经成为世界并购市场的新增长源。2013年,全球并购市场交易10000亿美元,尽管2013年中国公司成交的515亿美元,只有美国的1/10,日本的1/2,英国的1/3,但中国公司在国际并购市场中最活跃。重要原因就是并购规则中显示占先的条款总是由中国人满足,“不需要第三方融资的一方占先”。

当今的中国很像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巨额的外汇储备,不断升值的本国货币,越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那么,中国会否步日本后尘,近年大规模海外并购浪潮为最终失败埋下伏笔?笔者认为否定的回答才是实事求是的。理由如下:

其一,国家战略和企业行为不同。中国公司国际化战略是三中全会制定的国家战略,以国有企业为主的海外并购企业,背后有国家政策、金融、资源的多方面支持,这与日本的纯粹商业性并购投资不同,如索尼并购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三菱购买洛克菲勒中心,都是企业过度追求扩张的冒险商业行为,这都与中国国有企业为满足中国全球化合作的战略布局不同。

其二,汇率升值两国虽相似但差异。1985年,美、日、英、德、法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导致数年之内日元升值近三倍,美国企业在日本企业家眼中变得唾手可得。中国人民币汇率虽然也在不断升值,但自2005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截止2013年人民币升值33%,这也只有“广场协议”之后数年内日元升值三倍的1/10。因此中国公司尤其的是私营公司根本不具备当年日本公司的强大购买力。

其三,并购战略中国公司正在逐渐成熟。80年代的日本公司心态浮躁,自信心过度膨胀,很多并购完全是出于好大喜功的心理而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求。今天的中国公司正在学习和吸取日本人的教训,海外并购市场出手十分谨慎。私营企业为回报率的商业需求,谈判交易整合运营行为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如大连万达并购美国AMC院线后,及时出售处于亏损状态的加拿大业务,快速整合AMC主营业务的运营,推出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很快实现了总体收入增长48%的业绩。即使国营企业因专业能力差,经验不足而亏损,很快就会得到调整。如中投初次出手购买黑石股票次年就亏损70%达50亿美元,但之后就不断调整再未出现如此败笔。

其四,中国政府监管严格防止重大错误。国营企业的主管国资委在2012年9月广东中央企业工作会议上制订的三年三个一计划,就是为了防止海外发展的中国公司发生日本式的错误。2014年5月中国政府出台的境外投资审核制度,尽管在审核额度、地区、行业方面放松限制,但10亿美元以上、敏感地区、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仍然需要政府审核批准才可实施。

其五,中国公司并购仍以境内为主。中国年均境外并购宗数只有境内并购的1/10。近年年均境内并购2000宗,而2011年-2013年,每年的跨境并购只有区区200多笔。由此看来,能够满足境外卖家条件的中国买家在数量方面有着巨大的落差,成为境外卖家理想的中国公司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其六,中国虽大但却不强。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贸易额也成为世界第一,但国家经济却大而不强。许多行业仍旧高度分散,大部分市场份额被被众多规模不大、利润不高的中小公司占据着,缺少有足够规模与实力的行业领头企业,体现一个国家行业经济实力的三厂集中度的行业,在今天的中国还是少之又少。

因此,2014年的中国,仍然很难像80年代的日本那样肆无忌惮的进行跨国并购,产生日本式大规模并购失败的可能性就目前来看还不现实。

 

字数:1556

时间:20140517.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佛山站 fs.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