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和一位直销界名师一起吃饭,席间聊到一个话题“为什么直销不能走进主流社会的眼球”,与会诸人各有各的说法与观点,从我内心来说,直销在中国大陆发展了二十多年,之所以以说到直销还是有很多人不能接受,个人认为“夸大”是这个行业的弊病之一,无论是直销产品还是事业机会,都被人为的无限夸大,好像直销产品就是仙丹,无所不能,什么病都能治愈!而恰恰是基本上所有的直销产品的批准文号上都是“健”字号和“食”字号的批文,从本身来说就不是治病的“药”字号,从这一点来看,就是一个单纯的保健品或者食品而已,记得有一个业内熟悉的好朋友曾跟我说过一句话,使我至今依然记忆犹新,这个朋友说:什么叫保健品?只要吃不死人就是保健品!换句话说吃不死人也就成了直销产品的市场准入底线,朋友们可以想一想,假如有人因为吃了保健品而致死,那保健品还是保健品吗?那不成了毒药了?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为的将一款保健品夸大到连癌症都能治愈的程度,而且言之凿凿,你若不信还会有大把的直销人和你急,怎能不让人望而生畏进而心生反感?这是第一;第二:夸大事业机会,很多直销公司(其实基本上所有的直销公司都是)在沟通新人的时候给新人都会描绘一个十分美好的蓝图,好像今天加入明天你就是百万富翁一样,的确,在这个行业是有不少人赚了不少的钱,住上了别墅,开上了名车,但这些人在整个行业来说那毕竟是不是全部,而是少数,整个直销产业据统计在中国大陆有靠近4000万从业人员,众所周知,这个行业还是有很多直销人暂时还没有赚到什么钱的,拿那些少数的人的收入来代表整个行业的收入,明眼人怎么能相信?其实直销的本来面目就是一个简单的兼职或者就业的机会,非得将一个简单的机会夸大到好像是普通人唯一的发财之路,怎么不令人难安?所以在适合的时机和适合的场合,我都一直在强调,尽量不要过于夸张,这才是对企业对团队对自己负责的一种做法!
其实,以上的这两点还只是表面现象,究其本质,为什么直销人员会夸大这两点,还得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探寻背后的真相,新中国建国到现在63年,前后30年的差距可以说是云泥之别,前30年,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品基本上可以称之谓相当低下,甚至连求一温饱尚不可得,并且家家户户的状况都差不多,当人与人间基本没有差距的情况下,民心还是相对稳定的;再看看后30年,从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79年南巡讲话开始,中国大陆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改革热潮,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样一个划时代的、甚至是前无古人的口号时,一下子就打破了国人的精神束缚,特别是当时中国出现以安徽芜湖的”傻子瓜子年广久“为首的第一批百万富翁的时候,在中央常委会上有人开始感到不安,甚至提出了想”动一动“的时候,我们的小平同志为了保卫改革成果,也是为了保证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政策能继续下去,又说出了一句划时代的经典语录”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至此,算是彻底的撕开了人们人心思富的面纱。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慢慢的显现出来,有能力、有平台、有关系的人越来越富有,一些相对没有什么机会的人只能被动的接受命运的安排,但每个人都有一份走向成功的渴望,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就在国门打开以后,直销,这个新生事物慢慢的走到人们的生活领域,终于让一些有能力没机会的人,看见一丝曙光,于是紧紧的抓住这根稻草,进而将同样的人聚到一起,成立平台发展组织,而发展组织却又离不开拉人加入,如何让人相信并就此加入自己的组织成了关键,思前想后只能从现代人人心思富的心理入手,于是,免不了开始夸大一点,随着直销公司的增多,新人的选择也就越来越大, 直销公司与公司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竞争便不可避免的出现,为了能吸引新人的眼球进而加入自己的组织,渐渐地也就互相攀比着夸大,最终导致越来越夸张的地步。这也是直销不被主流社会接受的一个原因之所在。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当年的“传销”给人留下的心理阴影尚未消除干净,像”淡水事件“、”新沙事件“这样的大的事件也是给整个行业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让人闻直销而色变。当然,直销行业短短二十几年的发展,从华夏整个商业文明的角度来说尚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有问题时正常的,我一直坚信,直销,必将成为一个能真正改变人类商业历史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