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沣,王祥沣讲师,王祥沣联系方式,王祥沣培训师-【讲师网】
中国易经国学大师、一学思想创始人、沣易堂掌门人、奇门金融战法
45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王祥沣:周易与中医
2016-01-20 13727
对象
易爱好者
目的
学易提高
内容
  易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中国的历代著名医家都非常重视对于易学的研究工作。唐朝逊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从而指出了易学对医学的指导作用。明朝张景岳则更系统地提出:“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些阴阳也;医易同源乾,因此变化也。岂非医学学者,靡不精通易理。而凡精通易理者,于中医学说则多有发挥。医易相通,相得易彰。岂非偶然。   易学古称有三。《周礼.春宫》有太卜掌三易之法,周易为其一。三易是“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有人称《连山》首卦为艮。《归藏》首卦为坤,《周易》以天地人三才立言,故周适万物。《周易》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和科学分类的框架,后来发展成为诸子百家都来研究的重要著作。 易理在医学方面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其涉及范围之广,使用医家之众,影响后世之远,都是有史可微的。现在我们看到,基础理论、辩证论治、方药制剂、针灸气功等各个方面,都明显地受到它的影响,并且逐渐地成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纵观中医学的发展史,易学的兴衰对其产生了很大作用。从三古之易、汉易、魏易、唐易、宋易、清易及现代易的演变,为中医的前进提供了理论上的武器。同时,也正是由于中医学的蓬勃发展,又进一步刺激了对于易理的探讨和领悟。脱离医学及自然科学的轨道而谈论易理,以经注经,以经解经,经中求经,经上叠经,则对象数的理解始终囿于一隅,避免误入歧途。所以,在易理的指导下,中医始终是在一个宏观的整体的时空条件下来认识所发生的一切,这种大一统的思想形成了中医所独有的特色。《周易》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内经》也说:“太虚寥廊,肇基化元,万物资生,五运终天,布云真灵,总统坤元”。《周易》说:“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易开物成务,昌天下之道,乾称父,坤称母”。《内经》也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易经》、《内经》两者关系密切,互为体用,同出一国计民生。当代某种名医学家任应秋先生则认为:《易经》与《典帝内经》是出自同一个时期的产物。张景岳说:“然则天下相与之际,精哉妙矣。诚可畏矣。人身小天地,真无一毫之相间矣。今夫天地之理具乎理,而身心之理独不具乎易乎?天地之易,外易也;身心之易,内易也。内外孰亲,天人孰近,故必求诸已而后可以求诸人,先乎内而后可以及乎外;是物理之易犹可缓,而身心之易不容忽。医之为道,身心之易也,医而不易,其何以行之哉?“这就更进一步的说明医易相关的紧密关系。   《周易》的卦象中,首将人体配封,以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不仅如此,而且爻辞中直接使用医学术语来表达封的吉凶程度。例如:注血涟如,血去惕出、贞疾、恒不死,噬腊肉遇毒、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损其疾、使遄有喜、臂无肤,其行次且,妇三刚不孕,妇孕不育,这也从另外的角度说明易学的产生,医学在其中发挥了一的作用。并且渗透到易学的深层。易学在测病防病治病及养生方面也有着神气之功。   汉朝张仲景《伤寒娴病论》说:“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阳爻下,一阴爻上也。斯则冬夏二到,阴阳会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阴阳变易,人变病焉”。这是利用十二消息封来说明季节变化交替对于疾病的影响。在《伤寒杂病论》中,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侯决病法。文中说:“立春正月节,斗指艮。雨水正月中,指寅。惊蜇二月节,指甲。春分二月中,指卯。清明三月节,指乙。谷雨四月中,指辰。夏至五月中,指午。小暑六月节,指丁。大暑六月中,指未。立秋七月节,斗指坤。处暑七月中,指申。白露八月节,指庚。秋分八月中,指酉。寒露九月节,指辛。霜降九月中,指戊。立科十月节, 斗指乾。小雪十月中,指亥。大雪十一月节,指导壬。冬至十一月中,指子。小寒十二月节,指癸。大寒十二月中,指丑。二十四气,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侯,气亦同合,有七十二候,决病生死,此须调解之也。“。这是以艮巽乾坤四封为位,以定节气物候之变,用业判断病症状况。清朝汪琥在《伤寒论辩证广注》中说:“总按上时节气候决病法,此仲景《伤寒论》一部纲颂,以故为例之首。……用药之道,不无省差。所以伤寒之伤,一名时气,知时知气,斯医之为道,可判然于胸中矣。”在运用易理进行《伤寒论》研究中,代不乏人,各具精义。其中,清朝《伤寒来苏集》的作者槿韵伯最有心得。在《伤寒论注.卷一》中有“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一句,槿韵件解释说:“寒热者,水火之本体。水火者,阴阳之微兆。七日合火之成数,六日合水之孤阳。阴中无阳,便是死阴。若是直中之阴,无一阳之生气。安得合六成之数而愈耶。《内经》曰:其死多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使死期亦合阴阳之数。而愈期不合者,皆治者不如法耳。”这是以易理天地烽来解释伤寒六经之总纲。在《伤寒论注·卷四》中有“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省阴也……”他注云:“欲吐而不得吐者,枢病而开合不利也……欲吐不得吐,欲寐不得寐,少阴枢机之象也。五六日,正少阴发病之期。太阴从湿化,故首利不渴。少阴从火化故自利而渴。省阴主下焦,输津液司闭茂者也,下焦虚,则坎中之阳,引水上交于离而未能,故烦而渴。关门不闭,故自利。”以坎离二封来说明少阴病的病机。在《伤寒论·险子汤证》中有“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他解释说:少阴主水,于象为坎,一阳居其中,故多热证。是水中有火,阴中有阳也。……“这以坎卦而定少阴之象,在解释真武汤时,槿韵伯说:“真武,主北方水也。坎为水,而一阳居其中,柔中之刚,故名真武,是阳根于阴,静为动本之义。盖水体本静,动而不息者,火之用也。炎失其集装箱,则水逆行。君附子之辛温,以奠阴中之阳。佐芍之酸寒,以收炎上之用。茯苓淡渗,以正润下之体。白术甘苦,以制水邪之溢。阴平阳秘,少阴之枢机有主,开合得宜,小便自利,腹痛下利自止矣。生姜者,用以散四脚之气,与肤中之浮热也。”W帮为朱雀、白虎、青龙、真武之一方的真武汤,目标是为有水气,其原因实用坎中之无阴,坎中火有秒宣,故肾家本体失职,是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故也。所以应当壮元阳以消阴翳,逐留垢以清水源。在解释黄连阿胶汤时,柯韵伯对组成该汤的黄连、阿胶、黄铃、芍药、鸡子黄做了如下解释:“鸡感巽化,得迟之母气者也。共稟南方火色,率芍药之酸,入心而敛神明,。引芩连之苦,入心而清壮火。驴皮被北方水色,入通于肾,济水性急趋下,内合于心,与之相溶而成胶,是火位之下,阴精承之。凡位以内为阴,外为阳,色以黑为阴,赤为阳。鸡黄示而居内,驴皮黑而居外,法坎宫阳内阴外之象,因以制壮火之食气耳”。可以说以此解方,独出心法,别具一格。在猪肤汤证之下“省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解释说:“少阴下利,下焦虚矣,少阴脉循喉咙,其支者,出络心注胸中,咽痛胸满心烦者,肾火不藏,循经而上走于阳分也。阳并于上,阴并于下,火不下于肾,水不下承于心,此未济之象。猪为水畜,而津液在肤。君其肤以除士浮之虚火,佐白蜜白粉之甘,泻心润肺而和脾 ,滋化源,培母气,水升火降,上热自除而下利上矣”。未济之封象,上坎下离,水火不交。猪肤象水,降上虚火,以致水升火降,坎离易位,而成既济之封象,如此则同解上下之疾。   唐朝著名医学家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注》之中,就运用易理来注解医经。在《上古天真论》中,有《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之句,王冰注之:“老阳之数极于九,少阳之数次于七,女子为少阴之气,故以少阳数偶之,明阴阳气和,乃能生成其开体,故七岁肾气至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之句,王冰注云:“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其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故曰圣人所以处天地之淳和,顺八风之顺理者,欲其养正,避役虚邪”。这是直接使用了《周易》乾卦文言。在《四季调神大论》中,有“阳气进闭塞要,在气者风热之害人,则九窍闭塞。雾湿之为病,慢掩翳精明。取类者,在天则日月不光,在人则两目藏曜也,灵枢曰:“天有日月,人有眼目。《易》曰:‘丧明’。于《易》岂非摇摇欲坠养着正之道邪“。这里运用易辞来说明人体天地相应之理。在《阴阳应象大论》中,有《阴静阳躁,阳生阴工,阳杀阴藏”之句,王冰注后新校正云:“详阴长阳之义,或者疑之。按周易八封四方之义,则可见矣。坤者,阴也,位西南隅,时在六月七月之交,万物之所盛长也,安谓阴无长之理。乾者,阳也,位戊亥之分,时在九月十月之交,万物之所以杀也。孰谓阳气无杀之理。以是明之,阴长阴杀之理可见矣。”这里根据《周易》乾坤之义明阴阳气无杀之理。在《天元纪大论》中,有“太虚谬廊,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之句,王冰注解则直接运用易辞而言:“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也“。在这里,《内经》与《易经》之言,几如自一人之口,何其相似乃尔。在《天元纪大论》中说》:“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王冰则借孔子之言注云:“天地之道,变化之微,其由是矣,孔子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此之谓也“。由此可见,王冰是我国运用易理全面注解《内经》的奠基者。   金张元素在《病机气宜保命集.阴阳论第四》中指出:“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所以王码以阳,地为阴,水为阴,火为阳,阴阳者,男女之血气。水火者,阴阳之微兆。水火既济,血气变革,然后刚柔有体而开质立焉。经所谓天覆载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稟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故人生于地,悬命于天。……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故偏阴偏阳谓之疾“。这里运用易辞阐明了天地人身疾病这阴阳的道理。   金朝刘守真在《素头号元机原病式》中,详言五运六气盛长胜复之理,其后附于病机十九条,主论则多主于火,治法多用寒凉之济攻其有余,成为温热学派的开山,他在原序中说:“古如祖圣伏羲画封,非圣人孰能明其意。二万五千言,至周文王方始立象演封而周公述爻。后五百余年,孔子以作十翼而铁囤方完。然后,易为推究所习者众而注说者多,其间或所见不同而互有得失者,未及于圣,窃突击道教故也。易教体乎五行八卦儒教存乎三纲五常,医教要乎五运六气。其门三,其道一,故相段以用而无相失,盖本教一而已。若忘其根本而求其华实之茂乾,未之有也。……仙经曰:”大道不可以筹算,道不在数故也。可以筹算者,天地之教也。若得天地之教,则大道在其中矣。“他从易学的发展史角度论述了易医一理,三门归一的道理,并指出两者需要相须以用,不可相失,否则就会忘其根本。他以此为鉴,发出感慨,”由是观之,则不知运气而求医,无失者鲜矣“。   在对于病症的病机分析上,刘守真常从易理的角度出发,判别阴阳,详审机转,如磁主气为病热类的鼽者一条说:“鼽者,鼻出清涕也,夫五行这理。微则当其本,化甚则兼有鬼贼,故经曰:“亢则害,承乃制也。易曰:”操万物者,莫莫乎火,以火炼之金,热极而反化为水,及身热极则反汗届也,水体柔顺而寒极则反冰如地也,……经曰:“鼻热者出浊涕,凡痰涎涕唾稠浊者,火热极甚稍炼致之然也。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以火极化水,热极汗出之理申明鼽为肺热所致,可以说是立论的确,恰合病机,在战栗一条说:“战栗动摇,炎之象也,阳动饮静而水火相反,故厥逆禁固屈伸不便为病寒也。栗者寒冷也,或言寒战为脾寒者,未明变化之也。此由心火热甚亢极而虞,反兼水化制之,故寒栗也。然寒栗者,由火甚似水,实非兼有寒气也。……或曰:冬后阳升而出则阴降而入,夏后阳降而入则阴升而出,乃妄意也,如冬至子正一阳生,生而得其复封,至于已则阴绝而六阳备,是故得其纯乾封。夏至午正则一阴生而得垢卦,至于亥则阳绝而阴备,是故得其纯坤卦,至于冬至则复阳也。然子后面南,午后面北,视封之爻则子后阳升,午后阴降明矣,安得反言冬后阴降而夏后阳降孜孜不倦……,经言火热主于出行,寒水主于闭藏,故天气热则地气通泄而出行,故地中寒也,犹人汗出之后体凉。天气寒则地凝冻而闭塞,气难通泄,故怫郁而地中也。……故子正一阳生而至于正月寅,则三阳生而得其秦卦,秦者通利而非通秦也。然而否极则泰,秦极则否,故知人之胃于寒而内为热者亦有之矣。……故诸战栗者,表之阳气与邪热并甚于里,热极而水化制之,故寒栗也。虽尔为热极于里,乃火极而似水化也。”这段洋洋大观的文字,以乾坤秦否笔垢六卦,论述阴阳寒热消长互变之理。根据否极秦来,秦极否来得对立转化,申明了火极似水,热极水化的病理,这不仅为战栗属热甚而立论,而且将火之论的病机系统化和理论化,并奠定了温热学说的理论基础。   人肖天地,……易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信乎天之包地,形如卵焉,故人首之上为天之矢,足之下为地之天。……无形者包有形,耗电量天总包地也,天左行而西气随之。“他利用十二辟卦来说明气学流经脉始终之理,认为血气因流于十二经,总包六子于其中。在清气为荣,海囗市气为卫的论述中,他说:”清者,体之上也。阳也,火也,离中之阴降,午后一阴生,即心之生血,故曰清气为荣。浊者,体之下也。阴也,水也坎中之阳升,子后一阳生,即肾阳举而使之,故曰浊气为卫。利用离坎之卦来说明阳中之阴,阴中之阳的生发以及气之清浊分为荣卫的机理。有人曾问脾数多少,他答道:“脾虽寄于坤,实用于已,从上肺心,从下肾肝,脾中得三数也。如气寄于亲而用于寅,包络三焦寄于丑而用于申也,此人之所以肖天地而生,易曰: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脾数为三,是为人身气血生化之源,后天阴阳之本,人肖天地,物格一理,而成人体易象。此论承绪东垣先生《脾胃论》之粗髓,传其心法,得其真谛。   元朝气震亨,后世称丹溪,为金元大家之一,他认为阳易动,阴易亏,并告诫人们以饮食为箴。在其《格致余论. 饮食箴》中说:“我独多病,悔悟一萌,尘开镜净,曰节饮食。易之象辞,养小失大。孟子所讥,口能致病,亦败尔德,守口如瓶,服之无泽”。这就转引《周易》的颐卦之辞“心肝慎言语,节饮食”之意,《格致余论.色欲箴》亦说:“惟人之生,与天地参。坤道成女,乾道成男,配为夫妇,生育攸寄,血气方刚,惟其时矣,成之以时,接之以时,父子之亲,其要在兹。”这是用乾坤二卦,以定人生男女之别,关键在于成接的时间怎样,具有一定的优生价值。对此,他在《受胎论》中进行了具体的讨论。文云:“易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妇。夫乾坤,阴阳之情性也。左右,阴阳之道路也。男女,阴阳之仪象也。父精弹琴血,感而会施也。血能摄精成其子,此万物资始于乾元也。血成其胞,此万物资生于坤元也。”男女之分别,在于胎儿的遗传基因,这已为当代科学所证明。朱失利用易经之理探求人生造化的奥秘,企图找同男女之另的内在原因,并从父母的禀赋及成接时间进行研究,是很有价值的。讲到现代医学,应该是多元医学,其中包括中医、西医、中西结合,针灸、按摩、电子仪器治疗,气功,特意功能等,这也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多侧面的巨大系统。   现代易学科技与中医科技的结合,主要表现在易学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认知模式,太极的多数(包括阴阳,五行,干支)模式,此类取象的思维模式,提取信息的预测模式,与中医的脏经络的生理模式,正邪盛衰的病理模式,辩证论治的诊断模式,和阴阳平衡的治疗模式的结合,这种结合使易医科技产生了新的生命力。所谓易医科技简言之是易学科技与医学科技有机结合是以易为主导、以医为主体的科技,是人体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易医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古代先民、先哲、先贤、先圣们的智慧的结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发展富强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易医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瑰宝,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观。研究易医文化的目的不只是对其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更重要提开发其蕴藏的科技资源,使易医科技与现代人体生命科技接轨,并能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转化为现实的生命力。从而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造福人类。           易学生克概念浅识   数术学中“生”、“克”是最常见的的用语,通常被用来表示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作为中国哲学术语,在《易·系辞上》有“生生之谓易”一说。此处“生生”盖指“衍”字义。然而在许多数术学的书中对“生”“克”的概念概述得不甚明朗。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生”一方面可理解为一种化学反应,即当此物生成彼物时,此灭彼生,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例如“木”生“火”,“火”生“土”,化木成灰,木灭土生。然而“木”与“土”的分子结构全然不同。另一方面“生”可理解为此物是生成彼物的先决条件,但性质不发生根本改变。例如“水”生“木”,其实“水”并未变成“木”,只是储蓄在木中,是“木”生成的条件,其分子结构并未改变,是忘此从彼,决非灭此成彼,但在成“木”状态中“水”处于被忽略地位,同样“克”亦有二个方面的理解,但更偏重理解为一种物理变化。譬如,“金”克“木”,喻为用刀斧斫木,刀斧与木的分子结构皆未发生变化,即便“水”克“火”,看似由此灭彼,其实只是能量的转化,亦不出物理变化的荡畴。 以上只是从浅显的现象上归结“生”“克”的初步认识,但如果从更接近哲学意义上来讲的话只论“生”、“克”是行不通的,必须讲“生生”、“克克”。所谓“生生”是指物质化学反应后再产生物理变化又进行化学反应的这一事物发展规律,而“克克”则反之。我想不论是“生生”还是“克克”,皆是万物衍化过程中的形式,“生”、“克”概念皆不出《易·系辞上》中的“生生”之谓。           周易预测原理研究   周易可以预测并且应验准确,这是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和千百年实践所证实了的事实。但其依据的原理是什么,世人一直含糊不清。笔者认为其依据的是万事万物的相似性,关联性和全息性原理。这三个原理是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并且人人都能理解的。   周易揭示和描述了宇宙万事万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这个规律最通俗最本质地说就是生老病死的规律,再简单一点就是从生到死的规律。万事万物都有生有死,没有永恒的生。亦没有永恒的死。生生死死是轮回的,循环的,无穷的。人有生有死,没有不死的人,动物有生有死,没有不死的动物,植物有生有死,没有不死的植物,国家,人类,地球亦有生有死,没有永恒的国家,永恒的人类,永恒的地球。周易用两种方式揭示和描述了这种规律,一种是以图的形式即太极图标示的,参照本书封面的太极图,白的为阳,黑的为阴,阳死阴生,阴死阳生,阳盛阴衰,阴盛阳衰,物极必反,循环不失。另一种以文字即命理十二宫所描述的,万物由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再到长生而循环不已,这种生老病死的规律,万物都是相似的,之所以说是相似,因为还有寿命的长短和过程的曲折不同。根据这种规律就可以大体上对万事万物进行预测了,当一个人其身体或事业达到最旺盛的时候,就要开始走向衰败,最后死亡,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所以古人有功成身退的说法。团体、社会亦如此。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一旦达到鼎盛时期,就要开始走向衰败。因此不要怕别人强大,越是强大越是接近了衰败的边缘,不要看自己弱小,正因为弱小,才有发展潜力,任何强势只能强势一时,不能永远强势。弱小一定会强大的,这是宇宙的必然规律。万事万物这种相似的规律(不仅是生老病死上相似,在其他方面亦是相似的)是周易预测所依据的最重要的原理。         周易命理      茫茫宇宙,时刻都在变化发展,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地球(包括人)为宇宙中的一分子,必然会受其作用影响,科学就是不断地发现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古代人民经过长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用阴阳和五行学说阐述了自然界一切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四柱正是基于这一理论而用来反映特定空间(这里指地球)在某一时间的阴阳气和五行气(此阴阳气和五行气即为此特定空间地球在某一时间点所受宇宙万事万物作用的反映形式),并以此来标记时间点,故而古代人民用以标记时间点的四柱,不单纯是一种时间点的标记,而且是特定空间地球在所标记的时间点上的阴阳气和五行气。   四柱命理理论认为人的诞生是一种阴阳气和五行气的形成,人出生时间点的阴阳气和五行气(四柱)就是人所禀赋之气。四柱命理预测正是通过分析人所禀赋之气(阴阳气和五行气)是否适应出生以后的不同时间点的阴阳气和五行气环境,从而推断人的吉凶祸福。 周易预测是人体科学   “周易预测是研究人体科学的一个领域,周易预测的实质,就是运用人体本身能接受信息和发出信息的特殊功能,运用天干地支的特殊标志,运用五行阴阳变化生克制化之原理,预测出人本身以前发生以及以后将要发生的重大事件,即人本身的吉凶祸福,以达到趋吉避凶,防灾免灾的作用。” 奋斗有两种结果,一是成功,一是失败。我们不妨把结果成功的奋斗称为正向奋斗,把结果失败的奋斗作为反向奋斗。正向奋斗是以行为的理智性、计划的优良性、方案的可行性为基础的,所以,成功是必然的;而反向奋斗则是计划疏漏,方案错误,心存侥幸而盲目蛮干,一开始便预伏危机,所以,失败是注定的。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反向奋斗呢?这就离不开可靠的预测与策划。但怎样的预测与策划才可靠呢?   事实证实,运用常规分析虽能对很多事情的未来作出准确的推断,但并非万能。有些事,表面上看来可以做,按常规分析必胜,但结果却惨败;有些事,表面上看来不能做,按常规分析必败,但结果却大胜。所以,常规分析有时会使人掉进逻辑思维贯性的陷阱,或者错失天大的良机。那么,怎样才能弥补常规分析法的缺憾呢?到目前为止,除了运用术数预测,恐怕还难以找到其他更为可靠的方法。术数预测中的八卦预测法和风水预测法具有惊人的准确度。借助这种预测方法,可以预知事情的结果,为决策提供极其重要的参考。   对比较重大的事情或项目事先进行预测,不但重要而且必要。预测显示不宜搞,就要坚决地及时刹车,避免无谓的人力、财力损失。人们在作出一项重大决定之前,一般都要先行调查研究、论证推断,这便是预测。这种预测是从可视事实 和可视现象入手的,我们称之为可视性预测。这种预测的工作量大,需要的时间较长,而且难以预知未来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而用五行方法预测,不但省时省力,而且可以洞悉未来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可视性预测具有直观性,让人看得见,因而具有说服力,但同时也有使人对其产生过分的依赖性和轻信。五行预测也是一种调查研究,论证推断的方法,它是从非直观的五行角度入手的。五行预测具有抽象性,由于看不见,不懂五行之人则对预测推论感到神秘玄奥,甚至觉得不可思议,因而半信半疑,甚至完全否认。   事实胜于雄辩。实践证明,可视性预测和五行预测都各有千秋,都不可否认。若兼而用之,各取所长,则必然相得益彰。对于本来就宜搞的事项,预测也有好处,因为通过预测,可以根据五行的宜忌因素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行动方案,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而如果不预测,有些隐伏的因素就不能预先发现,就不能预先防范这些不利因素,也不能及时利用那些尚未发现的有利因素。   可见,事先预测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值得强调的是:预测固然重要,而策划更为重要。这里所说的策划,是指在预测结论的指导下从五行角度进行的策划,这种策划是对既定方案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当然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五行策划涉及的内容很多,如时间、场所(方位)、人选、行业、形状、颜色、手续、财务、交际、谈判等等,此外,对环境气场不好的阳宅(如办公室、居室、客厅、店铺、厂房等)及阴宅进行调整,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这些策划与调整,将会迅速产生意想不到的良效。   如果把五行策划法与大众化的常规策划法融为一体,那么,这样策划出的方案肯定比单纯只用其中一种方法所策划的方案优良得多。可惜的是,能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实在是太少。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佛山站 fs.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