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也随大流买了一本《互联网黑洞》,一看不要紧,看完睡不着觉了。这读后感,写出来竟然全都是烦恼!
第一大烦恼:《互联网黑洞》说出了互联网的人文本质:互联网不是IT和电信,它是一种新的社会关系,是一种新的生态。可我,一直把互联网当成一种业态,一个行业,那这些年的互联网营销,算是白干了,一直在跟客户玩数据,大家心照不宣。我早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此书问世,给我带来很多转型的启发、很多颠覆性的思路。可是从哪里入手,我自己一时拿不准了。
第二大烦恼:互联网有很强的地域属性和文化属性。在中国玩互联网赚钱的,都是中国人,也都是中国的模式。即便是美国的模式,来了中国也要变!美国的互联网跟中国的互联网两码事儿,深圳的互联网跟内蒙的互联网,也是两码事儿。这,我以前怎么没想到,中国人写的互联网书从来不看,我脑子进水了?
第三大烦恼:以前也热衷于参加各种互联网业界聚会和论坛,只要我出现就跟别人过招,凭着过人的口才和思辨,很少落下风,回家也能睡个好觉。可是,最近两三个月连连败阵,输得很难看。看完这《互联网黑洞》本书,才知道对手们都是比我早一步的读者,而且都融汇贯通了。我现在恶补,靠着雄厚功力扳回来,易如反掌。但,是否会有明眼人看出我这新读者的身份?要知道:以前我是绝对玩儿原创的。
第四大烦恼:既然中国的互联网必须由中国人来说话,也只有中国人才对中国的互联网拥有发言权,那么,我该怎么来行使这种发言权是个问题了。写书?太累。搞培训?鱼龙混杂,不玩成功学肯定没有市场。但不管怎样,要等到把自己的公司搞成马云和李彦宏那么大,再来动用话语权,就是另外一番说词了。
第五大烦恼:基于移动互联网等“时尚”、“趋势”、“未来”这些死无对证的课题,我向来口若悬河、高屋建瓴。这些话题也因此成为我的约炮神器:饭桌上没聊几句,对面的妹子就五体投地了。可恼的是:《互联网黑洞》这本书,重点揭露的就是我这种人!
第六大烦恼:《互联网黑洞》这本书,最近的确陪我度过了几个兴奋的夜晚,正在看第二遍,收获竟然比初次看要多出很多。期盼了四年的世界杯,成了三心二意的事。
另外,不得不服:
信息产业部总经济师今年推荐了两本书,其中之一就是仲昭川老师的《互联网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