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在培训界很流行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提高执行力。仿佛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根源都是执行力不足,都是缺乏执行意识。公司某个角落不干净是执行力不足,员工迟到是执行力不足,销售任务没完成也是执行力不足等等。有人说执行力是个筐,什么东西都能装,很好的说明了这种现象。但问题的本质真是执行力差的缘故吗?
不否认,中国人有推诿扯皮,阳奉阴违的习惯,做事不够干净彻底,喜欢拖泥带水。在不少公司的日常管理中,也时常有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拜访客户不深入,公司内部喜欢踢皮球、日常管理散漫无章等等。但把这些问题都归纳为执行力差,个人认为有点差强人意,与其认为是所谓的执行力不好,不如究其根本,是制度的原因。
一说到制度,对许多做企业的人来说,也许击中了软肋。我们喜欢高谈阔论战略发展,沉迷于日新月异的创新思维,迷恋据说能够决定成败的细节管理,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制度。放大的说,从我们国家治理上来看,我们是一个法治让步于人治的社会,在上世纪末,我们还曾经提出“以德治国”的想法,就是当今,我们也想建设和谐社会,这些想法出发点的确非常之美好,但是如果以此思路发展下去,个人认为到头来估计也是海市蜃楼,竹篮打水。关于国家制度在此不想过多评论,但企业的发展如果也照抄与此,动不动提出漫无边际的“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等大而空的口号,对企业的发展没有多大益处。
上面简要说下我们对制度管理的认识不足,此外我们对制度管理有不少误区。
误区之一,我们既然提倡科学发展,倡导人本,就不应该用冰冷的制度约束人的进步以及公司的发展。好像一强调制度就会扼杀灵感、扼杀创新。但是在市场竞争日益规范的时代,制度就像给在大海航行的企业装上了牢靠的锚,防止随波逐流,任意发展。
误区之二、制度主要是约束基层员工,对高层管理人员要弹性管理、文化约束。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我们几千年来的管理思想。但现在在不少企业,制度对上对下差别很大,行政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管理差别也不小,甚至在不少国有企业实行不一样的用人政策,如分成一类、二类、三类员工,类别之间是天壤之别,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为是用工歧视了,还谈何和谐社会?
误区之三,制度就是约束、就是控制。这是对制度管理的惯性思维,制度并不是加在每个职场人员头上的紧箍咒。中国人提倡外方内圆,制度就是外面这个“方”,在这个“方”内,你可以自由的发挥,尽情的施展。一旦碰到“方”的边界,甚至越界,就必然要受到制度的约束。
误区之四,制度和执行两张皮,制度是贴墙上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制度,是给外来人看的,究竟该怎么做,还是按照“惯例”,破窗理论在不少企业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执行力是个舶来品,老外在强调提升执行力的时候有个必要前提,就是在很健全的制度下。而我们往往还没有健全的制度,甚至在有制度也不落实的情况下,去谈提升执行力,只是无根之木、无水之源了。
管理的本质就是无须管理,而想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切切实实的强化制度管理。严格的制度管理和制度的严格管理相差甚远。不管我们是生产制造工厂,还是IT网络公司,抑或物流加工企业,不管我们制度了什么样的制度,制度的严格管理都尤为必要。
陈锦华老師
知名華人演講家、暢銷書《心灵动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