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银行业战略转型的思考
张靖笙
中国银行业的挑战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入世十年来,中国的金融行业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近一两年,十年的入世过渡期后,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当前中外各种资本,特别是日益兴起的民营经济资本纷纷涌入,以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的佛山地区为例,各种新型的金融企业,如担保、小贷、私募基金、财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各大银行业纷纷掀开了金融创新、铺点圈地的大幕。
在中国银行业的企业规模和数量迅速托张、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中国传统金融行业的经营思路造成了银行业经营同质化严重、资产质量风险隐患大的问题,而外部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复杂多样,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持续存在,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缩小的利差空间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全面放开,非银行金融机构正逐渐进入传统银行服务领域,金融脱媒问题日益严峻。新巴塞尔协议实施的要求,监管标准驱动的银行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要求压力仍在,相关法律和政策不断改进与完善。客户需求愈来愈多样化和复杂化,银行服务水平与日益提升的客户需求存在差距。
这里列出了中国银行业界普遍存在的十大结构性隐忧:
1.创新能力怎么提不高?怎样提高?
2.存款怎么这么重要?怎样抓存款?
3.流程银行怎么建?有什么用?
4.资本真的能防住风险吗?
5.信贷风险到底怎样才能管住?
6.中间业务有用吗?赚钱吗?
7.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到底有多大?对银行的影响到底在哪里?
8.银行业的回报率到底高不高?暴利是真是假?
9.激励考核是不是万能的?怎样正确地考核激励?
10.战略是不是一个摆设?战略到底是什么?
中国银行业的变革方向
中国银行业的转型和变革方向,纵观当今盛行的流程银行、智慧银行、供应链金融等理念,反映了从银行价值定位的根源上,银行必须从依靠营业网点被动等候客户的方式,彻底转变为主动融入到客户的日常的经营和生活活动中的过程性临时性的金融服务需要。
2005年,当时IBM银行事业部亚洲区战略思想总监Boxley Llewellyn在媒体专访时指出,如何保持银行业务增长,提高业务运营效率以及如何构建诸如风险管理、基础技术架构、管理和流程等方面的弹性,是中国的银行业当前面临的三大使命。
由于历史、制度、实践的各种约束,中国银行业的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满足转型的需要,必须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必须颠覆传统的经营模式,必须优化治理结构,必须更新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变革和转型的方向是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为核心,构建更加智慧的银行。
银行需要更好地提供服务中国银行业需要专注于为客户、服务工作人员和管理者三类不同的人群更好地提供服务:
对于银行的客户,银行不仅能够提供覆盖面更加广泛的金融服务产品,各项服务渠道包括传统的柜面和电子化渠道也会更加高效、便捷、安全。客户希望可以随时随地获取金融服务,并可根据需要选择更加便利的服务渠道。客户面向多服务渠道可以得到一致的、智能的服务体验,比如在切换服务渠道时不需要重复相关信息。客户可以获取更多符合自身需要的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资深的可信赖的银行专家顾问借助高科技手段随时随地来帮助对私客户提供理财建议实现资产增值;并可深入企业经营内部,随时根据对公客户需求提供各项专业化建议。
对于银行的服务工作人员,他们需要获得具有整合的客户信息视图来集成多个内外部信息系统的数据,并快速有效地获得当前办理业务客户的相关信息,包括客户资料、历史交易、兴趣分析等;后台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实时推荐,可以在为客户服务过程中自动提示针对当前客户的交叉销售和高端销售机会。同其他同事和外部理财业务专家的合作服务同样可以进行整合并实时交互,协助工作人员迅速有效地处理日常交易,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各种电子渠道将大量简单交易进行分流,后台集中作业处理中心减轻了网点工作压力,网点工作人员拥有更多时间专注销售机会。
而银行的管理者需要获取实时的绩效度量,通过与网点或客服中心等服务渠道互联,管理者基于实时数据根据需要来完成资源调配,做出部署和分配销售优先级等活动,同时能帮助优化前后台工作流程,识别并减少前台柜员哪些非增值性或者低价值的工作环节,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运营费用和无效成本。通过智能化统计分析,管理者可以做出及时有效的各项决策,并有效满足外部监管和信息交换。如银行可以灵活定位营销目标,向那些最有可能做出积极反馈的客户们提供相关的产品,来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并改进活动响应率,提升销售业绩和降低成本。同时,通过对经营数据、市场数据等及时掌握,管理者可以更迅速调整应对银行各项风险,从而进行有效管理。
信息系统在变革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将不仅仅关乎自动化、流程化和费用节省,更重要的是为银行客户、职员、管理者和监管当局之间建立一种新的交互和协作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结论
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和世界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金融行业出现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就产品和服务需求而言,银行客户现在的要求更高也更专业,中国银行业之前的成功模式难以长期维持。大多数银行的原有系统和流程已经过时,难以支撑银行的转型与创新。从日常运营和管理,到创新模式、监管流程、风险管理的每一个方面,中国银行业需要变革,而不仅仅是进行局部零散的改变。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中国的银行业需要把握发展的机遇和时机,拓展视野和胆略,并自身业务转型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被动响应客户需求的业务机构转变为主动发掘客户需要的服务团队,创造新的发展机会,并最终加速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进程。
(初稿于2013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