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猎人的后面走过来一只猴子,肩膀上扛着一支枪。猎人想这只猴子肯定是那位神枪手了,忙上前搭讪:"请问你一下,这些靶子上的枪眼都是谁打的啊?" "这些都是我打的。"猴子连蹦带跳,喜形于色地说。
"全都是十环,你的枪法太准了,简直就是神枪手!"猎人惊诧地问道。
"这是我的绝招,一般人我是不会告诉他的。"猴子骄傲地说。
"那你能告诉我吗?我要拜你为师,学习你的神枪技术。"猎人兴高采烈地问。
"那不行,你得给我二两银子,我才把我的绝招告诉你。"猴子毫不商量地说。
猎人想:二两银子不算多,能把"神枪技术"学到手,是一辈子的受用,划算!
打定主意后,猎人把二两银子给了猴子。
"现在,你可以告诉我了吧,你的神枪是怎么练出来的?"猎人有些激动地问。
"没问题,我现在就告诉你。但是有一个条件,我的绝招妙不可言,你知道后可不能到外面到处宣传。"猴子一脸严肃地说。
"好,你放心吧,我保证不让别人知道!"猎人显得十分着急。
"那好,你听好,请记住这两个打十环的奥秘。"猴子说。
猎人心想,真是太好了,原来是两个秘诀啊,我这钱花的太值了。
"第一个秘诀,是枪与靶子离得越近越好,最好你用枪口顶住十环的位置,然后开枪。第二个秘诀,是先打枪,然后在枪靶上画圈。"猎人听完后,当时就晕倒在地了。
寓言点评:
猎人花了二两银子,买来的就是这么一个"绝招",真的是冤死了,难怪最后他会晕倒在地。
管理启示:
"指哪儿打哪儿"和"打哪儿指哪儿",虽然这几个字是一模一样,只是顺序上不一样,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现代企业管理的绩效管理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出入出现。
有这样的一个案例:S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家用空调和中央空调的企业,销售队伍分为两个团队:A团队负责销售家用空调,B团队负责销售中央空调。虽然家用空调比中央空调便宜,但按照惯例销售数量应远大于中央空调的销量,所以总销售额应比中央空调的大。B团队齐心合力,互帮互助,而A团队则各自为政,单打独斗,每个月统计后,B团队的销售总额都远高于A团队,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公司的老总注意到这个问题后,想把绩效管理引入本公司。然而,在制定绩效考核时,规定A、B两个团队的绩效目标为都要上涨15%,这种"一刀切"的绩效考核使得每个月统计后,虽然B团队的销售总额要比A团队高得多,但是每次A团队却总能完成绩效目标而B团队却无法完成,搞得B团队人心涣散,各投明主了。
上述案例中的绩效考核就是典型的"打哪儿指哪儿",不是根据市场销售情况作为基数来定绩效,而是根据自己团队完成情况来定,具有相当大的片面性,使得B团队在制定绩效前所作的努力成为日后绩效考核的最大障碍了,这样的绩效管理让员工的积极性丧失殆尽。所以,企业在绩效管理中,一定要以工作的难易程度做基础,做到"指哪儿打哪儿",而不是以个体成绩做基础,就变成了"打哪儿指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