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严明源于赏罚严明。
解放军一向赏罚分明,而且是根据战士的表现来进行。通过赏罚,表扬先进,惩罚违法违纪,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严明纪律的目的。
三国时期,蜀国宰相诸葛亮命令马谡率领精兵防守街亭要塞,和北方的强敌魏国对峙。后来,马谡因为轻率出兵会战,结果导致严重的失误,不仅街亭失守,蜀军差点儿全军覆灭。幸好诸葛亮唱了一出空城计才转危为安。
依照军法,马谡因违抗军令而导致失败,应处斩刑。但马谡是诸葛亮一生中最喜爱的部将,杀了他诸葛亮是非常不忍心的。可是,诸葛亮心里十分清楚,马谡所犯的过失已经严重到动摇蜀国根基的地步,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民心士气无法维持,自己也会失去威信,将来无法带兵了。于是,诸葛亮痛下决心,挥泪把马谡斩首示众了。
这个典故,就是成语“信赏必罚”的来源。
有功劳的一定要奖赏,有过失的一定要惩罚,团体的纪律才能获得有效的维护,团体中的每一个人也才能尽心尽力地去工作。相反,没有做到信赏必罚,那么整个团队纪律及秩序都将会遭到破坏,失去战斗力。
但有些企业家喜欢一团和气,往往只赏不罚,认为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如果该罚的不罚,就无法起到树立威信、凝聚人心的作用。所以,信赏必罚应该是“当赏则赏,该罚则罚,赏罚分明”。
奖赏是正面强化手段,即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使之得到巩固和保持。而责罚则是反面强化,即对予某种行为否定,使之逐渐消失。这两种方法综合使用,奖罚分明,是企业家带队伍的左右手。企业家要两手“都要硬”才行。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之后,深深悔恨自己的失误,认为把防守要塞的重任交给一个轻率的人而贻误了国家大事,深感自己也有连带责任。于是就请求处分,要求从宰相降为右将军。诸葛亮对马谡、对自己大公无私的处分,赢得了蜀汉军民无比的爱戴和拥护。
春秋时的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因为听信了下属的一面之词,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狱官的职责就是公正执法,我既然当了狱官,还拿着俸禄,现在出现了冤案,自己怎么就没有责任呢?”说完,就自杀而死。
可见,要真正做到信赏必罚,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以身示教,必要时还要敢于承担责任。
从现代管理科学的角度来讲,赏罚为什么是管理团队的有效手段,就在于它的公正性。因此,惩罚要铁面无私、六亲不认;奖励更要实事求是、论功行赏。如果失去了公平性,会让无功者得志、有功者寒心,会极大地损害团队的战斗力以及领导者自身的威信。
中国传统强调“举贤要内不避亲、外不避仇”,但在实际情况中往往只是“不避亲”,并在举荐后,由于“亲上加亲”的裙带关系更难于管理。虽然,在亲属里可能也不乏人才。
在中国最出色的房地产企业万科,自初创时开始,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亲属不共事、举贤要避亲。”他们认为,亲戚朋友如果都在一家公司,无法形成公平的竞争机制,所以举贤一定要避亲。
万科要求员工入职时要如实申报在公司内是否有亲朋好友,如果有,必须声明。万科下属公司曾有一个职员申报时说在万科没有亲朋好友,但后来公司发现,其兄长是万科一家分公司的部门经理,于是立即将该职员辞退。
还有一次,王石离开公司去外地学习一年,回来后发现自己大学毕业的表妹被安排在公司上班了。虽然表妹所学的专业正是万科所急需的,但硬是被王石劝走了。他说:“如果你有本事,去哪里都能施展;如果你没本事,凭什么在我这儿混?”
在今天的万科,没有王石的大学同学,没有他的部队战友,也没有他儿时的玩伴。
赏与罚的目的,都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奖赏是件好事,惩罚也很必要,对有功劳员工的奖赏和对犯了错误员工的惩罚是理所当然的,不能有半点儿的迟疑与含糊。
严明的纪律源于赏罚严明与赏罚公正,否则赏罚就会失去应有的效力,也就谈不上公平、公正与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