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前551-前479)见老子归而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史记·老子列传》)
2.庄子(约前369——前286,思想家)曰:“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庄子·天下篇》)
3.司马谈(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父)在《论六家要旨》中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太史公自序》)
4.司马迁在《史记》说:“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多自明也”。
5.汉人班固在中考察诸子各派源流时指出:“道家者流,盖出史官。历记成败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王南面之术也。”认为老子及其道家思想源于史官和帝王经验。《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6.晋代道教大师葛洪认为:“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抱朴子内篇·明目》)
7.晋代哲学家王弼(226-249)说:“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老子指略》)
8.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在《贞观政要》中说:“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他还下诏令说:“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宜有改张,阐兹玄化。”百官“各当其任,则无为而治矣”。
9.唐玄宗李隆基(685-762)说:《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御制道德真经疏》)
10.宋太宗赵光义(939-997):“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宋朝事实》卷三《圣学》)
11.宋真宗赵恒 (998-1022)说:“《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
12.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在《御解道德真经》颁行的诏书中说:“道无乎不在,在儒以治世,在士以修身,未始有异,殊途同归,前圣后圣,若合符节。由汉以来,析而异之,黄老之学遂与尧、舜、周、孔之道不同。故世流于末俗,不见大全,道由之以隐,千有余岁矣。朕作而新之,究其本始,使黄帝、老子、尧、舜、周、孔之教,偕行于今日。”
13.宋朝文学家欧阳修(1007-1072)说:“老子为书,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彭耜《道德真经集注杂说》卷上)
14.宋朝文学家苏辙(1039—1112)说:“言至道无如五千文。”(苏辙《双溪集·遗言》)
15.宋朝朱熹说:“盖老聃,周之史官,掌国之典籍,三皇五帝之书,故能述古事而倍好之。如五千言,亦或古有是语而老子传之,未可知也。”(《朱子文集·卷三·答汪尚书》)
16.明太祖朱元璋(1162-1227)说:“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御注道德经》)
17.明代思想家王廷相云:“老、庄谓道天地,宋儒谓天地之先只有此理,故乃改易面目立论耳,与老、庄之旨何殊?”;程朱道学“理一而不变”为“老、庄之绪余也。” (《王廷相哲学选集》)
18.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说:“老子道贯天人,德超品汇,着书五千余言,明清静无为之旨。然其切于身心,明于伦物,世固鲜能知之也。”(《御制道德经序》)
19.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说:道家思想“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20.清末思想家魏源(1794—1857)在《老子本义》中说:“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老子》救世之书也。故二章统言宗旨。此遂以太古之治,矫末世之弊”。
21.梁启超说:“道家,信自然力万能,而且至善;以一涉人工,但损自然之朴”;“老庄崇虚想、主无为、贵出世、明哲理、重平等、明自然等;孔孟崇实际、主力行、贵人事、明政法、重阶级、重经验等”。
22.文学家林语堂(1895—1976)在《老子的智能》中说:“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自闪光耀。”他还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23.哲学家金岳霖(1895-1984)在《论道》中说:“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就是道。”
24.原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张岱年(1909-2004)先生说:“道家,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这是确然无疑的。”
25.曾国藩提出应“以老庄为体,禹墨为用”。
26.严复(1853-1921)在《老子道德经评点》中说:“夫黄老之道,民主之国之所用也。故能‘长而不宰’,‘无为而无不为’。君主之国,未有能用黄老者也。汉之黄老,貌袭而取之耳。君主之利器,其惟儒术乎!”
27.陈寅恪先生钟情于道家自由之精神,他认为,“中国以后若想在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必须一方面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民族之本位。此二种相反而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
28.鲁迅先生说:“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且有“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断。
29.胡适(1891—1962,哲学家):“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这个在老子书里萌芽,在以后几百年里充分生长起来的自然主义宇宙观,正是经典时代的一份最重要的哲学遗产。”(《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 1959年,第三次东西方哲学家会议)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王书》又集道家的大成。道家兼收并蓄,但其中心思想终是那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道’。”
30.闻一多先生早就谈到过道家的原始崇拜和“巫教”的文化背景:“我常疑心这哲学或玄学的道家思想必有一个前身,而这个前身很可能是某种富有神秘思想的原始宗教,或具体点讲,一种巫教。” (《神话与诗·道教的精神》)
31.北京大学教授、五四运动的旗手吴虞号称,要只手打倒孔家店,视老庄为反专制的“消极革命派”。
32.陈柱约(1882—1926,著有《墨学十论》)认为:“老子之学,盖一极端自由平等之学也”;“道家之学凡数变。始为革命家,再变而为打倒君主政体者,三变而为无政府主义者”。
33.郭沫若认为:“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回中写道:“《道德经》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又是一部兵书”。
34.中国物理学家董光璧,在《当代新道家》中说:“当代新科学的世界观向东方特别是道家的某些思想复归的特征,提倡一种以科学新成就为根据的,贯通古今、契合东西的新文化观。这是一种基于文化趋同性的世界主义文化观。”“我确信重新发现道家具有地球船改变航向的历史意义。黄土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有如黄颜色和蓝颜色调出绿颜色,将产生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的绿色文明。”
35.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说:“从哲学上讲‘测不准定律’和中国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颇有符合之处。”
36.台湾大学教授陈鼓应,倡导中国哲学的“道家主干说和道家的批判精神。道统意识是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中国哲学史实际上是一系列以道家思想为主干,道、儒、墨、法诸家互补发展的历史。”“因为当前文化发展的共通课题是民主与科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道家适宜与民主、科学文化对接”。(《道家哲学主干说》《中国哲学》)
37.台湾著名学者丁中江认为:“老子思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至少可以与孔子相提并论。我个人认为,他的贡献要超过孔子。”
38.世纪伟人毛泽东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39.著名学者熊春锦,在《圆融中华圣学,复兴民族道德》一文中说:“老子的《德道经》,字字是灵符,句句是珠玑。她瑰集了上古时期和周朝末年之前数千年乃至上古中华文化的精华,她是世界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切学科的精华。在她的大智能中,严谨地构成了一部亘古未有、承前启后、昭示万代、无出其右的一门绝学。这门绝学,就是道学,就是德学,就是老子大唯物主义和老子唯德主义辩证法。”
40.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黎鸣,在《人性与命运》中说:老子是迄今人类中最伟大的本体论思想家,他提出的“道”的观念,将在今后的世纪中,把希伯莱人的上帝、希腊人的逻各斯(逻辑)最有力地统合在一起,成为全人类的文化之“道”。
42.著名学者萧焜焘,在《再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中说:“李耳的思想意境之高超,洞意世情之深邃,远远超过孔丘。老子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道德经》是一部不朽的哲学全书。他研究了自然的本质、宇宙的构造、生命的奥妙、人类的秉性、社会的生成。……他高瞻远瞩,深入解剖人生,积极介入人生。……冷静地睿智地把握了宇宙人生的本质与规律,那就是‘道’。”
43.武汉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萧萐父,在《道家学风述要》一文中说:“道家学风体现在学术史观与文化心态上,更有一种恢弘气象。从总体上与儒、墨、法诸家的拘迂、褊狭和专断相较而言,道家别具一种包容和开放的精神。《老子》是人类文明智能的源头活水,老子的道是本体,是道理,是道路,是道德,是自然规律,是有和无的自然统一,她代表世界和宇宙发展的过去和未来,是全部的经历和本根,这个经历包括了无机、有机世界,包括生命以及人类精神文化世界。故而宇宙之无和有以及发展规律都是道本身实现过程之体现,人类认识领悟了道就完全可以引领现代科学的革命腾飞。科学前沿的问题都等待用道的智能去解决。”
44.中国学者黄友敬在《老子传真》一书中说老子:“他将中华先祖从太古时流传至黄帝以来的大道,承前启后,发扬光大,从实践和理论上,从修身和治世上,都推进到一个划时代的水平,以至古人将他和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并称‘黄老’,他是当之无愧的。老子之道,宇宙中自然之道,上古流传迄今之道也。它究天人之际,察万物之情,通古今之变,应人生之事,证大道之真,是世人修真成圣之道。《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大道科学圣典,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
45.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胡孚琛先生在其《全球化浪潮下的民族文化——再论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一文中指出:“道学文化是人类唯一保存下来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原生态文化,它是人类最初的文化,也必将是人类最后的文化。新道学文化的创立是中国文化的第三次重构,也是世界上‘第二轴心时代’普世文明的发现。现代人类社会有必要借鉴道家的自然生态文化,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诠释和创新,将现代西方文化的精华接纳进来,创立集古今中外文明精粹之大成,有时代精神的新道学文化,以解决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
46.著名哲学家牟钟鉴在《老子的道论及其现代意义》中说,“老子所说的‘道’,有三大特征:第一,从发生论的角度,突出一个‘生’字,指出道乃是万物生命的总源泉。第二,从本体论的角度,突出一个‘通’字,指出宇宙万物相联系而存在。第三,从价值论的角度突出一个‘德’字,指出道兼具真善美的品格,是社会人生的正路。”他还说:“不读《老子》不足以谈论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已成为国际学界的共识。老子建立了一座道的丰碑,诸子百家环绕而敬仰之,得大道之滋润,用大道而生辉。”
47.武汉大学教授宫哲兵在《唯道论的创立》一书的自序中就写道:“我认为中国古代具有极丰富极有价值的哲学,它就是唯道论。”“老子的道论与他同时代的其它道论是不同的,道是唯一的、最高的范畴。”
48.海尔老总张瑞敏称:“无为和有为的关系,不光对企业,对所有部门都一样,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所谓无为,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无形的,但非常重要。如果把企业当成一个人的话,它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船的话,它就是罗盘。在这个无形价值观的指导下,可以产生有形的成果,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如果能做到‘无为’,则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有形的东西生于无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