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喜东,郝喜东讲师,郝喜东联系方式,郝喜东培训师-【讲师网】
中华讲师网特聘讲师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郝喜东:中国为什么需要“中国婚礼进行曲”
2016-01-20 38965
对象
婚礼
目的
婚礼
内容
中国为什么需要“中国婚礼进行曲” 作者:徐留根 张国文 周应之 宏原 不知您是否注意到这个现象:在您参加过的许多婚礼(包括自己的婚礼)中,往往缺少一样东西——既好听、又与婚礼的气氛和环节相吻合的婚礼音乐。由于我国作曲家们对婚礼音乐创作的忽视,人们根本找不到专门的、具有中国风格的“婚礼进行曲”,现实中的许多婚礼音乐都是东拼西凑的。拼凑起来的婚礼音乐要么与婚礼中的各个环节不相吻合,要么与我们民族的音乐审美心理不相吻合。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婚礼音乐进行审慎的、专门的研究和创作。 对于一位中国作曲家来说,创作一部中国风格的婚礼进行曲也许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至今阙付的问题在于,婚礼音乐从属于婚礼,即东方婚礼音乐应该与东方婚礼的基本仪轨相吻合,并能够适当表现东方爱情婚姻价值观的内涵。但是,东方爱情婚姻价值观究竟是什么呢?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婚礼又应该具有怎样的形态?不把这两个基本问题搞清楚,中国婚礼进行曲的创作将会无从谈起、无法下笔。 在探讨“中国婚礼进行曲”这个论题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对东方爱情婚姻价值观、中国传统婚礼的基本仪轨进行大致的梳理和介绍。 一、 东方爱情婚姻价值观 近百年来,中华文明经历了颠覆性的沧桑巨变。在这种“文明的巨变”中既包含着对中华固有文明的理性的反思,又包含着对中华固有文明的非理性的置疑和颠覆。时至今日,当西方文明畅行无阻地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当我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保障,当我们的个性得到张扬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这近百年来“文明巨变”的得失呢? 衡量近百年来中华文明沧桑巨变的得失,应该以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是否得到提升为标尺。物质的丰裕、个性的张扬、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人毕竟是社会性的,每一个人所处的“家”是否温馨、是否和谐、是否稳定,会从根本上决定他(她)的生活品质的高低,所谓“寒窑虽破也能避风雨”。在决定生活品质的诸项指标中,脱离了“温暖的家”这个前提,物质的丰裕、个性的张扬、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温暖的家”的基础是美满的婚姻。美满的婚姻不但是保障每一个成年人的生活品质的“基石”,也是每一个未成年人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的保障。在当今的儿童教育中,在我们已经注意到的许多与之相关的问题中,作为儿童的父母的婚姻,其质量的高低常常会对儿童的身心成长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这一点应该得到全社会以及所有关注爱情、婚姻问题的人们的重视。应该说,美满的婚姻不仅仅决定着一代人是否幸福,也往往决定了下一代人的幸福与否。 当我们对这近百年来“文明巨变”的得失进行深刻反思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相对于中国传统的爱情、婚姻观念,在当今国人的爱情和婚姻价值观中的确渗入了更多的“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成分;与古人相比,当代人对爱情、对婚姻的另一半的忠贞度和对家庭的责任感的确淡漠了许多。应该说,在物质文明的冲击下,国人爱情婚姻价值观的变化的确使许多“温暖的家”的坚固基石有所松动了。 在物质文明的冲击下,当我们的物质需求日益得到保障、个性得到张扬,当我们的精神愈益接近自由、人格愈益接近独立的时候,我们的确有必要重温并倡导一种符合中华文明的精神追求的东方爱情文化。 我们所要弘扬的爱情文化是一个东方式的总体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部分。与近百年来中华文明的巨变一样,作为爱情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婚礼”也经历了并正在进行着与中华文明不相符合的“沧桑巨变”,我们有必要重温并倡导一种符合东方爱情婚姻价值观的、现代的“中国式婚礼”。 诚然,东方爱情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有温馨浪漫,绵情悠长的一面,但它的核心价值观同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格修养,性情与道德并重,自由与责任均衡,性情不致淫靡而道中庸,以君子之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处身立世,以孝爱当先重视伦理,以大我制约小我,以“兼爱”转化自利、、、、、、 婚姻是人类爱情的延续和发展,它将两性的情感转化为家庭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婚礼正是这种转化的标志,千百年来为人类社会所重视,各民族均以自己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去规范和美化它,以期家庭美满,家族繁荣,社会昌盛。从历史上看,华夏民族的婚礼仪轨是独树一帜的,经先人的演绎,不仅有完美的形式,而且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审美取向,遗憾的是在全盘西化的背景下,其从内容到形式都面目非夷:要么大红大绿、大吹大鸣、大肆庆贺、大肆铺张,流于“庸俗化”;要么在西乐伴奏下举办西式婚礼,流于“西洋化”;要么干脆中西混杂、不中不西……不管哪一种婚礼、哪一种婚乐,都淡化了“东方爱情婚姻价值观”这个集中的内核。形式不存,核将附焉?当今确实需要提倡民族特有的婚姻文化礼仪,并阐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期形成教化之风,以促进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 二、 现代的中国式婚礼 符合“东方爱情婚姻价值观”的、传统的中国式婚礼大概是什么样的呢? 要搞清楚承载着我们民族“爱情婚姻价值观”的、传统的中国式婚礼的模样,首先要搞清楚东方文化语境下“婚礼”的含义。“婚礼”是继冠筓(jī)礼(传统成人仪式)之后人生的第二个里程碑。《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于黄昏时进行,此时,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婚义,给这个仪式赋予了神圣虔敬的色彩。《礼记》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婚礼是人伦之始,对待昏礼的态度应该是“敬慎重正而后亲之”,民族繁衍和国家发展都要依赖于家庭的缔结,因此婚姻不再仅仅是儿女情长,更是生命承担的标志,需典礼以隆重之。 (一)中国传统婚礼的基本面貌 周代时,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此为经典的六礼结构,是华夏传统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由婚前礼、正婚礼和婚后礼三部分构成的仪式完整的婚礼结构。现对这个婚礼结构中的具体仪式予以说明: 婚 前 礼 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项内容。 正 婚 礼 正婚礼是指新娘被接到男方家以后,所举行的正式结为夫妇的仪式。主要有亲迎、拜堂、沃盥、对席、同牢合卺和餕余设袵几项。 婚 后 礼 婚后礼,使新妇成为男家的一分子,与男家的亲族融合在一起,所以又称“成妇礼”。成妇礼主要有三:妇见舅姑、妇馈舅姑、舅姑飨妇。 注:以上诸礼请参阅网站有关内容介绍,本文不再赘述。 (二)符合现代生活的“现代中国婚礼”设想 相对于简洁的西式婚礼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国传统婚礼的仪节的确显得冗长而繁琐;相对于东方爱情婚姻价值观而言,西式婚礼又略显得过于“单薄”——这简单的形式的确无法承载东方爱情婚姻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因此我们有必要按照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的要求,借鉴、融合西式婚礼的简洁性,在保留东方爱情婚姻价值观的内核的前提下,对中国传统婚礼予以简化,建立、完善一整套“符合现代生活的中国婚礼”。在此把一套“符合现代生活的中国婚礼”的各项仪规及其渊源关系之设想介绍如下: 1.亲迎:新人入场 这是对传统“正婚礼”中“亲迎礼”的发展。周代是一个夫权社会,男女尊卑有序,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将传统“正婚礼”中的“亲迎礼”发展为现代中国婚礼中的“新人入场”,为其赋予了现代意涵。 2.同牢合卺 传统“正婚礼”中的这项仪规具有“永恒的意义”并且便于操作,应对其予以完整保留。需要说明的是:现代婚礼中的“交杯酒”源自“合卺礼”却又有变异,传统的“合卺”指新郎新娘交换酒杯,现代婚礼中的“交杯酒”指新郎新娘挽着胳膊喝“交擘酒”,这两者是不同的。在此,我们主张恢复并严格遵循传统意义上的“合卺礼”。 3.婚誓 婚誓这个仪规源自西式婚礼,在现代婚礼中已经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由新郎新娘同读或由司仪旁白《中国爱情誓词》。 4.拜堂 这是如今已经为人们所广为施行的三拜之礼。周制昏礼没有夫妇拜堂之礼。这项仪规最能体现“东方爱情婚姻价值观”的内涵,须予完整保留。 拜天地——中国哲学讲究“天人合一”,人为天地所赐,在“婚礼”这个及其虔敬庄严的时刻,需敬拜天地,请天地为证;拜父母——“孝”是中国伦理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为父母所养,在“婚礼”这个及其虔敬庄严的时刻,需敬拜父母,以告慰慈亲;夫妻对拜——夫妇为人伦之始,需相互敬拜,以示夫妇礼让、修身治家。 5.亲赠 这是对传统“婚前礼”中“纳征礼”(俗称“彩礼”)和“婚后礼”中“舅姑飨妇礼”的综合与发展。 在现代婚姻中,“彩礼”已经被视为旧文化中的“糟粕”而被新时代的青年所唾弃,不易提倡。但是另一方面,作为寄托新郎新娘的父母对新人的期望和祝福的表达方式,可以把“亲赠礼”界定为新郎新娘双方的父母赠送给新人的婚姻信物。 6.喜宴 由此婚姻得到亲朋好友的认可和称赞。 三、中国婚礼音乐构想 作为东方爱情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国婚礼音乐”应该具备以下两个特征:①符合东方音乐审美心理;②符合中国婚礼的仪规。 中国人的音乐审美心理有两个重要的特点:①从形式来看,音乐简洁,突出旋律;②从内涵来看,音乐要“有意义”,即根据《礼记·乐记》中“音、声、乐”的区分,中国婚礼音乐要像“乐”的“通于伦理”一样,能够承载东方爱情价值观这个内核。 由此我们认为,中国婚礼音乐应该具有以下两种审美特征: (一)力求“世俗化、民族化”和现代化,形式简洁,旋律线条明确而突出; 在中国人的音乐思维和审美心理中,旋律始终居于核心地位。东方婚礼进行曲要从头到尾贯穿一个鲜明的、简洁的、五声性的旋律主题,要让所有听众都记住这个旋律。 对这个旋律主题的发展要以加深听众对这个旋律的记忆为目的,为此可以充分利用调性、音色、节奏和能够与之形成对比鲜明的副旋律等手法,尽量避免对旋律主题的变奏。 按照上述手法来发展这个旋律主题很容易使音乐限于单调、单薄,对音乐内涵的深化以及技法的丰富性、多样性,可以在副旋律的写法上下功夫。 (二)音乐结构与中国婚礼的各项仪节相吻和。现予详细说明: 从结构看,为了与中国婚礼的各项仪节相吻合,中国婚礼进行曲是一个“组曲”,其时间长度大约20分钟。本“婚礼组曲”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序曲——婚礼开始 就气氛而言,中国传统婚礼有两种类型:谨承周制婚礼的“典雅端庄”型;以唐宋明婚礼为蓝本的、世俗化的“喜庆热闹”型。中国婚礼音乐应该兼具“典雅庄重”和“喜庆热闹”两种气质。乐曲的结构可以采用普通听众已经习以为常的“单三部曲式”,呈式部和再现部是“喜庆热闹”的,发展部是“典雅庄重”的。乐曲的配器应该中西合璧,乐队编制混和管弦乐与中国民族乐器,在歌唱性的旋律声部凸现民族乐器,在表现“喜庆热闹”气氛的打击乐声部凸现中国人民熟悉的民间打击乐器,在表现“典雅庄重”气氛的乐段可以使用具有贵族气质的编钟、磬等中国古代乐器。 这一段音乐用于“正婚礼”正式开始前,为正婚礼营造气氛。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序曲不是“音乐会序曲”,它的作用相当于歌剧中的序曲,在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后立即播放。 这段音乐可以丰满一些,音量大一些,时间长度2—3分钟。 在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播放“序曲”之后,为了给主持人宣布“新人入场”四个字留出大约20秒钟的时间,“序曲”和“正曲”之间的衔接应该做出相应的安排:或者休止1—2个小节;或者让“序曲”结束在一个渐弱的和弦上,主持人可以在这个持续音的背景下宣布“新人入场”。 2,正曲,由“亲迎”、“同牢合卺”、“婚誓”、“拜堂”、“亲赠”五首乐曲组成。这五段音乐是连续播放的,每一段音乐配合如下仪节: ① 亲迎——新人入场 新郎新娘踩着音乐的节拍缓步走进婚礼现场。音乐要安详、庄严、肃穆,不要太闹,音量要小一些、纯一些。音乐的速度和节奏要与新郎新娘入场时走路的速度、节奏相吻合。音乐形象要包含“新娘”和“新郎”两个形象,比如可以用“阳性乐器”如铜管等代表(男性)“新郎”的形象,用“柔性乐器”如古筝或小提琴代表(女性)“新娘”的形象。 这段音乐的时间约2分钟。 ②同牢合卺——新郎新娘象征性地同食一中肉,饮合卺酒,配合旁白赞文《春情红意》。 这一段音乐是深情、礼赞性的,表现对新婚的祝福。音乐的长度为3分钟左右。 ③婚誓——《东方爱情誓词》(或夫妇同读,或司仪旁白) 这一段音乐可以参考国人比较熟悉的电影《阿诗玛》中的配乐《婚誓》。音乐的长度可依据《东方爱情誓词》的长度而定。 ④拜堂——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 这一段音乐可以借鉴通常电影音乐的写法,既通俗又庄严。时间长度为3分钟左右。 ⑤亲赠——双方父母赠送新人婚姻信物,以示父母对亲人的期望和祝福。这一段音乐主要表现新郎、新娘的父母对新人的叮咛和祝福,可以参考、借鉴云南纳西族原生态民歌《母女夜话》或者朱践耳作曲的《纳西一奇》中的《母女夜话》的写法,音乐要深情、凝重。时间长度可以在3—5分钟之间。 3,终曲——喜宴、合梦 曲终人散,夫妻好合,从此新人的结合得到亲朋好友的认可和称赞,亲朋好友以喜酿祝福新人天长地久,并有歌舞助之。 这一段音乐配合了婚礼中的“喜宴”和“合梦”两个环节。这时的婚礼达到高潮阶段,正婚礼中所有严谨的仪节完毕,现场所有人都可以尽情地舒展情怀,亲朋好友可以尽情地举杯庆贺、开怀畅饮,新人接受众人的祝福,此时觥筹交错,喜气洋洋,音乐可以借鉴中国传统乐曲《喜洋洋》等,长度不限,总之这一段音乐要把整场婚礼的气氛推向高潮。 四、“中国婚礼进行曲”是时代的呼唤、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的伟大创举,是贯彻中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总纲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升华,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了时代的最强音。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期间指出:要牢牢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高举伟大旗帜,唱响奋进凯歌,振奋民族精神,服务人民大众,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氛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思想文化保证。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创造性地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伟大战略目标,也为我们在全国征集创作“中国婚礼进行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21世纪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打造是对世界和平、人类进步、和谐世界的贡献 汉语“文化”一词,其本来含义,就是以文化(文)来影响、教化、转化(化)人。  中国先人十分重视文化的力量。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在治理国家和处理与邻国和周围民族关系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疆域和中华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之所以能够不断壮大,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中国,文化应是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的。  盛唐时期不仅在经济、军事上具有很高的实力,在文化的整体成就上也达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峰,当时文化上的大繁荣、大成就,不仅是宽容地接纳了许多外来文化,更重要的也是占主体的,乃是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的宏大发挥。文化上的盛大气象,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周边国家和民族,这些国家和民族不仅认同并汲取了当时中国的各种精神理念,还学习并接受了艺术、生活、制度、礼仪等许多领域的习惯和传统。这种影响甚至历时千年,至今尚未褪色。  一旦一个国家的特色文化、意识形态对其他国家人民具有普遍的吸引力,并得到普遍的认同时,那么该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就会少几分敌意,多几分理解。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来打造国家软实力,是合乎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利益的。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了。回顾近些年开展的“中国文化外交之年”一系列活动:从中法文化年的举办,到美国、巴西、芬兰、荷兰、印度、俄罗斯等国举办的中国文化节;从巴西的“汉字展”,到非洲第一座孔子学院的建立(目前世界已有一百多所孔子学院);从前文化部孙家正部长在美国“全国新闻俱乐部”纵谈“当代中国文化的追求和梦想”,到温总理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的“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讲……无不在通过传统文化来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魅力的、渴望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等传统文化理念,逐渐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同,“天人合一”、“阴阳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世界意义。然而,我们应认识到,传统文化魅力和潜力远未完全发挥出来。中国要给世界更良好的印象,要有更强大的软实力的话,除了政治上强调“和平崛起”的理念之外,还应向世界展示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无穷智慧、无限魅力和极强的普世价值,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兵学文化、养生文化、医学文化、汉字文化、气功文化、武术文化等,都是吸引世界、可以产生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巨大力量。   传统文化不仅是精神理念、思想、理论的表达,同时也反映在传统节庆、民俗习惯、工艺美术、影视娱乐等多个领域。文化不仅是可以创造经济利益的产业,更为重要的是文化产业的背后,潜藏着的文化理念、精神内涵,可以影响人的思想,进而改变人的行为。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在中国的热播,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该电视剧事实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绝佳阐释,说明中国的文化具有广泛的认同基础,只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不少国人对自己的文化有着诸多的误解,使得中国反而没有出现这样的能够真正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地道德精神的产品。 “中国婚礼进行曲”将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项载体,应该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创作“中国婚礼进行曲”更应强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把征集评选推广“中国婚礼进行曲”的过程变为一个很好的在海内外展示传播中国文化的机遇,营造一个更为宽松的弘扬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中国的和平崛起必将取得世界人民更多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2、中国需要以一定的目标和方法去向全世界描述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浴火中重生,西方人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畏惧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认识到成见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消弭这种误解和恐惧的有效方法就是传递真实的信息,所以中国有向外传播文化的使命。  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机会是如何在不引起其他国家恐惧的情况下表达自豪的民族精神,向世界开放和保持民族自豪感这两个目标靠近,这不仅需要而且必须。  中国代表着精致、传统、古老和神秘,体现在瓷器、玉器、丝绸和书法作品这样珍贵易碎的商品上,中国传统文化赢得了世人高度的尊重。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在向西方完成这种形象解释的过程中,有一个欠缺是中国传递的方式是硬性的宣传,而不是通过别人容易接受的方式。人们喜欢听故事,而不是看文本,只要方式稍加变化,文化之风就可行远,例如中国功夫片就很成功,它显示了中国人的机智、有头脑;还例如动画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让西方人也能看懂落泪。  在进行形象塑造的过程中,电影和音乐作为一个平民容易接受的方式是非常好的一种手段。可以简单地说,现在西方公众所了解的中国历史就是电影告诉他们的历史。例如《上海快车》和《末代皇帝》,但是这些电影对中国进行的是神秘化的处理,而且是100年前的事情。今天中国要会讲故事,通过某种大众可以接受的方式,通过电影、史诗、音乐来讲述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当然流行音乐是全世界青年都喜欢的,但中国更应该鼓励年轻人在传承民族文化基础上,在音乐方面有更多的继承与创新,用民族音乐把中国展示给世界。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但如何让国际受众接受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音乐是了解一个国家的最好方式,音乐是不需要语言就能沟通的心灵语言,中国要有一种能国际传播的音乐语言,让世界感动。因此我们选择“中国婚礼进行曲”,因为她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音乐天性,而是表达了民族无比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附着于民族盛典仪式中,展示这个民族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和对家庭幸福的理解。如果我们这样去努力,其结果必定是以杠杆之力而撬动整个世界。中国必须学会成为一个善于分析和自我描述,并积极塑造其全球形象的国家。 3、把“中国婚礼进行曲”做成体现中国形象的“品牌” 在当今世界,由于信息的泛滥和混淆以及成见的客观存在,一个国家不得不为提升自己的形象品牌资产主动做点什么了!品牌并不是指一个国家总的概念,而是指能体现国家形象的特定领域。国家的总体形象具有极其复杂的特性,但是国家形象是可以通过建立品牌的方法进行有目标的塑造。  中国今天就像一百年前的世界工厂英国。中国生产力的奇迹使西方几乎每一个人都获得了中产阶级的生活标准,但是留给中国的增值空间究竟在哪里?惟有提升国家形象品牌价值才是当务之急。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婚庆典礼仪式,体现的一定是这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中最源远流长、最璀璨的精华。“中国婚礼进行曲”全国征集评选活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创造民族文化品牌搭建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平台,意义重大深远,必将给后人留下一份宝贵遗产。为了让更多的民众及专业人士参与到这项打造中国品牌的活动中来,挖掘民族文化精髓,传承民族文化瑰宝,创造民族文化新曲,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以弘扬、完善、传播“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理论体系为指针,汇集各界人士,聚集各方力量和智慧,面向全球华人征集创作“中国婚礼进行曲”。  二、“和谐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传承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儒家文化作为华夏文化的主脉,将和谐作为修身和治国安邦的思想基础,通过举办“中国婚礼进行曲”征集,必然会引发世人共鸣,将一脉相承的“和谐社会 姻缘和合”体系发扬光大。  三、“和谐精神”符合宗教各教派之要义,有利于引领世人精神世界与意识形态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创作“中国婚礼进行曲”向国人和世界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并取得世界人民的喜好和认同。 群英荟萃征集评选“中国婚礼进行曲”的过程,推广传播“中国婚礼进行曲”的未来事业,必将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全世界人民跨地域、跨种族、跨国界、跨文化、甚至跨越时空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地位与话语地位,通过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交流构建和谐社会的丰富成果,建设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和平、和睦、和谐相处的人类生存新环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共谱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新乐章! 2009DNA盛典系列活动组委会 “中国婚礼进行曲”评委会 2009年5月18日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佛山站 fs.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