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国庆庆典已过去了一周,但是国庆所带给我的震撼与激动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既增加了我们对国家更多的认识,同时也提升了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激情.阅兵不仅仅是硬实力的体现,更多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作为企业管理培训师,在回想整个国庆阅兵的过程我感觉从中可以学倒很多管理知识.
启示一:标准化 数字化专业化整合化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
整齐华一的官兵和民众,步伐一致,配合和谐,看到行云流水般的整体的力量.这也是团队的力量.试想哪个企业不希望有这样标准化的流程和专业化的员工队伍.在这里我们是否想象可以嫁接这样的管理模式.
启示二:追求零缺陷
最使我感动的是国庆阅兵中表现出来的我军干部、战士的“零误差”精神。大家可以想象,天安门广场走过的那么多步行方队、武器装备方队、天上飞机战斗方队,都达到了“零误差”,全部都按预定时间的方案通过,一分一秒都不差,这是多么地艰难!海外媒体注意到国旗护卫兵那169步,正好是1840年到2009年的169年,实在太精细了。阅兵场上,如果说由8000名官兵组成的13个徒步方队一秒不差地通过阅兵中线还算可以通过强化训练达到的话,那么,战车机械方队也要米秒不差地隆隆开进,这就难了,因为只要哪一辆车油门“踩”得或轻或重一点,马上就会有误差了。其次,这么多设备,临场点火发动能开得起来,而且一开始就队形整齐,按原设计开进,这后面该有多少人做后勤保障工作?而其要保证30个装备方队一车不出问题,其压力多大!第三,空中机队也做到米秒不差地通过天安门上空,而且机型不一,这难度多大!因为战机速度快,稍有毫厘误差,就会失之千里,这其中除了装备优秀以外,还有飞行员的高超技术、战术指挥的精心策划设计、临场的指挥等繁复工程在里边。总之,国庆阅兵,我们外行看热闹,海外各种人看武器装备,而其背后训练过程中的艰辛、后勤保障中的严谨、临场指挥的调度,却是人们无法想象的。而阅兵过程中的零误差,则充分显示了我军指挥的科学、严谨,官兵的勇往直前、后勤保障的完美,而这正是未来战争中所需要的最宝贵的精神。在我们所接触的企业中天天谈精益化管理,零缺陷,但做起来确是缺的多陷的多.零缺陷是种职业精神,也是一种以企业为生命的职业道德.
启示三:管理的首任是计划,,计划下的作业
孙子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项工作必须有计划,同时要有储备方案.
针对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意外设计预案,这样才能保证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心不慌手不乱,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飞行编队在日常训练中已做好了各种预案:不管天气好坏,只要不是危险天气,都按复杂气象条件进行起飞集合、穿云、模拟丢失、备份机替换、模拟低气象着陆等训练。甚至连当地飞鸟也在意外考虑之内。“我们设立观察哨,摸清鸟群活动规律,及时做出‘鸟情预报’,这包括鸟的飞行高度、方向、种类和飞行趋势。例如,我们发现,这些飞鸟通常在早上7点到9点,向西飞。晚上6点至8点,则往东飞。”该场站站长俞志千告诉媒体,除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织网捕鸟、安置稻草人等传统方法驱鸟外,机场还采取了激光驱鸟、电子鹰等高科技手段。
启示四:高度的认可高度的重视才有优质的沟通
在国庆阅兵这样的各兵种、单位的大联动中,横向之间沟通的质量就更为重要了。空军A机场空管负责人孙继昆透露,虽然空军与民航部门设有直线电话,但民航部门还是直接派驻协调员进入空管部门,以确保空中国庆阅兵通道畅通无阻。即使是一架飞机的起飞,至少也需要地勤、后勤人员的通力协作,加油、充电、充气、牵引和解伞这些环节一个都不能少。
沟通不仅仅是指挥部门的沟通,更是指挥部门与具体参与人员的沟通,如此规模的大阅兵,没有跟市民的沟通沟通是不可想象的。北京交管部门就广泛运用新闻媒体、网站、户外信息显示屏等渠道,24小时持续滚动播出,引导市民选择合理出行时间和路线。事先充分的沟通,也是降低意外出现的法宝之一。在我们企业管理总是太多的沟通限制和沟通不通,导致执行不力,这在阅兵中我们才真正认识到沟通确实可以无限的,沟通确实可以畅通的.只要大家价值观相同,在一个平行线沟通,总能和谐的.
启示五 强度的演练才有强大的团队和战斗力
我在培训的企业中,很多企业老总都常说的一个问题:培训没效果,员工职业化不强,员工执行力低,公司没有统一的形象等?国庆阅兵给我最大刺激是:没有现成的强大, 强大.
那是训练的在北京北郊的沙河阅兵村,14个徒步方队、数1千名战士在这里顶列日、战沙尘,刻苦训练。走进沙河阅兵村,你会看到地上有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那是一个个可爱的战士用脚踏出来的线条;你会听到铿锵有力的歌声,那是战士发自内心的呐喊。训练给他们年轻的脸上留下的是层次分明的“阅兵脸”、黑白相间的“斑马背”,每个人都瘦下了10多斤。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创造出一个个训练的极限,也创造了一个个阅兵的之最……
走在最前的军旗手
旗手朱振华:前阅兵军旗手女婿再挚大旗 保体形减肥30斤
提起本次国庆阅兵旗手朱振华,阅兵村里的人都知道他是35周年阅兵式军旗手,有“天下第一兵”之称的三军仪仗队原大队长程志强的女婿。这样的身份,给朱振华既提供了经验,又给了不少压力。
从决心参加阅兵的第一刻起,朱振华面前就充满了挑战。作为三军仪仗队总教练、二中队中队长,他还兼任了排面教练员的工作。为了保证掌旗动作稳定,他把水壶灌满水挂在旗枪上,开始是一个,后来挂到两个、三个,直到动作完全定型;每到刮风,别人都往休息区、往宿舍跑,他却迎风举旗,以训练稳定性。“岳父告诉他的经验,叫顺风不快、逆风不慢。对我很有帮助”
为了使动作更加稳健、优雅,作为旗手保持体形是重要一环。入村伊始,朱振华就按照标准身材下限进行减肥。“动作提上去,体重降下来”成了他的目标。他让家人把减肥茶寄到村里,坚持每顿饭量减半。三军仪仗队伙食好,最爱吃的红烧猪蹄、辣子鸡块等美味,对他都成了最大“折磨”。一天几十公里的训练量下来,实在饿急了,他就到炊事班找来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大吃一顿。到6月底,1.87米的他,成功将体重减了近30斤,降到了160斤。实现了身体线条流畅、队列动作优美,次次考核、合练都受到首长表扬。谈到这段经历时,他总是喜滋滋地说:“总算给队里争下了面子,也给自己有了一个交待。为了阅兵大典就是再降20斤,也值得。”
集中强训阶段开始后,细心的战士们发现二中队长改用勺子吃饭,而且还横着抓。开始大家都当个玩笑来开,后来才从通信员嘴里得知,朱振华每天几百次的甩旗动作,甩得他背部肌肉痉挛,收操后要两个人帮忙才能把训练服从身上脱下来,晚上睡觉只能趴着。握旗杆握得签中队要事日志时,连笔都抓不住,更别说用筷子了。就是凭关这股子敢和自己较劲的不服输的劲头,4个月下来,这个32岁的河南汉子,硬是甩破了一面训练用军旗,高强度的钛合金旗杆也被他两手握的变了型。
全体受阅官兵学历最高者
女博士唐甜:“走路”不比考博容易
女博士踢正步走过天安门,唐甜将是第一个。
重庆姑娘唐甜是三军女兵方队一中队队员,流行病学与统计学专业博士生。1983年5月出生,2001年9月入伍,全体受阅官兵中最高学历的人。
对于这位26岁的姑娘来说,“走路”的难度堪比考博。“刚来的那些日子,我用尽全力、发疯似地做动作,还是拖了全排的后腿。”头不正、腰不挺、眼神不好、手形不对……“没想到单一项军姿的要求就如此多!浑身关节像散了架一样,好累好累啊……”爱哭的唐甜常常一边训练一边悄悄抹泪。
虽然她是三军女兵方队年龄最大、学历最高的一名队员,可她谦虚好学又不服输,主动向年龄小、队列好的队友请教。队友们也乐于将自己的训练心得体会与“博士姐姐”交流。唐甜十分有心,休息时间查阅了大量《运动创伤学》《军事医学心理学》等与队列训练有关的书籍,结合队列训练中人体骨骼、肌肉的运动特点,帮队友们预防训练伤。
唐甜说:“阅兵一次,收获终身。阅兵训练,给我的人生补上了一课。为了奉献国庆阅兵的精彩盛典,展示三军女兵方队的英姿飒爽,我与队友们已经做好一切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