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集团的企管部高管曾经向我们泓冰标杆团队的专家这样倒苦水:“我分管一个部门,按国资委的要求进行对标工作。对来对去,发现有一个欧洲同行设备比我先进,管理比我到位,由于拿不到他的资料,很苦恼,对不下去,对标工作现在停滞了…..”这样的抱怨声在实施对标管理的企业中十分普遍,不少企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对标对象而使得企业工作停滞不前。
事实上,这些企业显然进入了一个“误区”,他们死死抱住“对标就是非得找一个公司”这一观点,费尽心思,却将身边的许多可供对标的对象视而不见。难道不找其他公司的指标数据就不能对标了吗?实际情况真不见得如此,企业对标既可以和自己业绩最好历史水平对,也可以和同行对标,也可以借鉴其他行业先进企业的管理体系中某个环节对标,可以说全世界或者行业内外企业中的优秀实践,都可以立做标杆参照物。
其实归根结底,无标可对的企业问题都出在没有先在立标上下功夫,从而狭隘地理解了立标的范畴。立标就是寻找一个榜样、一个楷模、或者一个典范,他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件事,可以说企业生活中几乎处处都可立标杆,有时候甚至可以去立标一个小细节,通过对标管理,就可以大大增加企业效益。上海地铁二号线由中国自主设计制造,技术水平远远超过德国人设计的老旧一号线,但是只因细节出问题,导致运营成本大大超过一号线,且至今没有做到收支平衡,“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形容标杆管理是再准确不过了,若能采用标杆管理从细节处对标德国,中国制造必不至于如此难堪。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企业若都能处处立标,时时对标,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重细节,对标先进,必定能够大大增强企业竞争力,走出一条自主自强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