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北京远景东方文化公司节目总监李南
嘉宾企业家: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嘉宾专家:姜汝祥(北京锡恩管理公司总经理)
姜汝祥:在业界,有人说我“唱衰中国企业”,表面上看,似乎就是如此,比如我说过目前中国80%的成功企业,都不是战略性成功,目前国内所谓的主流企业家,其实80%都已经过时了等等。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当我们渴望中国能够出现世界级企业或企业家的时候,从反面提点意见其实也是一种激励。因为如果你是一位胸怀大志的企业家,你需要什么?我个人是那种不太相信奇迹的类型。所以,今天我在这里,要从两个方面来“挑战”一下像俞敏洪先生这样成功的企业家。
第一,好企业源于“严环境”,不受监督的权力注定腐败。比如在美国,有媒介做第三方公正,有大学或者咨询公司做趋势研究,有法律在监督,所以,企业想做坏事,难。但在中国,成功企业与企业家其实是一股独大。对中国企业家来说,环境并不宽松,但对成功的中国企业家来说,环境其实非常宽松,甚至说纵容也不算过。
第二,相比中国经济的奇迹来说,我个人觉得中国企业的管理是一个“泡沫”。“泡沫”的意思就是说,目前很多成功企业家拿到的回报中,其实包含了很多特殊机会与特殊资源。相当一批成功企业家如果在成熟市场,他们的水平可能也就能够管理一个百十来人的小企业,但在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他也许就是上市公司的总裁,甚至是富豪榜上的首富之类。所以,客观上存在奇迹是一回事,但如何看待奇迹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把奇迹当成永恒,那就要警惕了。
从这两点,我觉得在中国成功的企业家,一定要有点鲁迅那种“自省意识”。比如目前的房地产,是不是有泡沫?大家争论不休,但我们只要从企业能力与财富匹配关系上,就一清二楚了。因为行业泡沫与一批优秀企业永远不会在同一个屋檐下,比如互联网泡沫与互联网公司的低能是连在一起的,家电竞争的惨烈与家电优秀企业群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当福布斯富豪有一半来自房地产,当房地产公司的利润一大半来自地价,你说没有泡沫谁信?
俞先生与新东方都是成功的,但从挑战的角度讲,我觉得他们的问题可能恰恰就出在成功上。他们已经是成功者,可他们却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这对未来不是件好事。
俞敏洪:我非常同意姜汝祥先生讲的,比如说两个事,第一个事情是你是不是想好好的去做这个公司,如果不尽心的话一定会失败的。第二个用国家政策做起来的,或者用一些特殊的资源做起来,这对其他的公司是不公平的。
主持人:你第一个您说中国的企业家80%的都失败的,第二您觉得于老师是不是这样的一个人?
姜汝祥:俞先生演讲中讲了一句话,他说,新东方如果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没有把一些非常好的做法加以制度化,组织化,带入文化中。这段总结对我们特别有启发意义。为什么?举个例子,大家知道中国企业在管理上普遍水平不高,但80%的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相比起来都做得不错,道理很简单,财务做不好就运作不下去。从这个意义讲,企业重视什么,实际上是环境对企业制约的一种反映,当没有生死压力的时候,我们都会这样想,眼前还有那么多事,等发展起来再做吧。这才有俞先生讲的,成功之后的遗憾!这种现象,在太多企业那儿存在了!
主持人:但你是不明白,新东方于老师也请了很多的专家,请了很多的高层领导来讨论这个问题,是吧?
姜汝祥:我觉得这样做并不一定真正有用,请问战略是什么意思?一个企业如果不做战略也是很好的,我们为什么要做战略?从商业上讲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盈利或者是持续回报,所以中国企业对于战略的漠视是有客观原因的。当环境不需要战略也能够成功的时候,做战略做什么?在这种意义上,我特别希望新东方的俞先生首先要从制造危机开始,没有危机,哪来战略?
危机从那里来?新东方的确很成功,但危机并不是不存在。比如俞先生刚才的演讲中,讲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但俞先生有一点没有讲,或者是没有讲透,那就是客户!一个成功企业的总结中,没有足够讲透客户价值的地位与作用,这不是个好兆头!
俞敏洪:刚才我说新东方的价值观,这里面的价值观也包含了让学生成长的这种价值观,也是新东方对学生们关注的要点。但是这确实是新东方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来自于新东方某种程度上谈到最关心的要点,学生到新东方上来了他们不仅仅是英语水平,而且他们能够收获一些未来的方向,比如说是出国,还是考研,还是工作,人生态度。事实上就是你说的客户的意识。
姜汝祥:新东方的成功,其实就是客户价值的成功。我在美国碰到了很多新东方的学生,他们都谈到新东方不仅是教考试,也教如何成功,如何快乐生活!但是,这样一种战略性成功的核心要素,我们有没有把它上升到企业核心能力的层面?当一个员工在考虑是否把新东方做为职业奋斗的载体时,他需要的就不仅仅是物质回报,而是企业的未来靠什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