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开价,真的就输了吗?—— 锚定效应
幸运之轮的心理暗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教授曾做过一个“幸运之轮”的实验。他先有意地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个100格的转盘。教授对转盘做了一点手脚,让指针只会落到数字10或者65这两个格子里。之后,学生需要回答一个问题: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全体会员国中的占比是多少?这个问题并不重要,但是结果非常有趣:如果转盘上出现的数字是10,学生们给出的答案大约是25%,而面对同一个问题,当转盘出现65的时候,学生们的答案则是45%。答案差异之大,让人大跌眼镜。
转盘与问题的答案其实没有任何关系,但学生还是会参考指针指向的数字,对毫不相干的事给出结论,这就是锚定效应。锚定效应又叫沉锚效应,指的是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更容易支配人们的判断,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会把思想固定在某个地方。科学研究发现,人们做一个决定时,大脑会对得到的第一个信息给予特别的重视,中国人常说的“先入为主”就是这个意思。就像一只刚出生的鹅,第一眼看到谁就会认定谁是它的妈妈,哪怕它看到的其实是一只公鸡。
生活中的锚定效应
现实生活中,在竞争不充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商家时常会通过提升品牌形象、塑造品牌价值,为自己谋求更高标价,寻求更大的利润。比如,上世纪70年代,黑珍珠是一种色泽一般、没什么人关注的珍珠。直到一位商人把它放到纽约第五大道的橱窗里展示,标上令人难以置信的高价,然后在影响广泛、印刷华丽的时尚杂志上连续刊登大幅广告。广告里的黑珍珠熠熠生辉,低调奢华有内涵,很快就受到市场追捧,成为名贵珠宝。商家这就是在充分利用锚定效应,对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进行引导。
锚定效应还普遍存在于求职应聘、人际交往中。比如面试的时候,你前三分钟的表现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会被录用;相亲的时候,很可能你们见面时的第一印象就决定了是否跟对方继续交往下去。有人做过分析,第一信息对于人们知觉的影响高达75%。最初的瞬间,几乎就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一句话理解锚定效应
最初的瞬间,决定最终的结果。
运用锚定效应,我们可以:第一,产品先定位;第二,营销先定量;第三,谈判先开价。(具体细节剖析稍等待更新)
有人说:“我家境贫寒,资质普通,这辈子就这样了。”你觉得这样的认知,是一种锚定吗?
在这两周的学习中,我们讨论了消费心理学的十个话题,每一个话题都介绍了一种人类的非理性行为。传统经济学假定我们了解一切与决策相关的信息,能够计算各种选择的价值,并理性权衡。然而,人类的行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以及情绪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理想与现实之间看似矛盾重重,但实际上,人们的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甚至是可以预测的。希望消费心理学十天的课程,可以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