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当中,多次强调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如何建立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此,理论网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文史部副主任李文堂教授。
李文堂:迄今为止,对“中国梦”的内涵,已经有很多的解读和研究,但是我觉得好像少了一个维度,那就是从“文明”的维度来理解“中国梦”提出的内涵和意义。“中国梦”作为我们中国的一个价值目标,作为中国人民的价值目标,它是立足于中国历史文化主体的角度提出的。所以它不是为我们简单抽象的描绘一个未来的理想社会,而是从历史现实和中国人民为立足点来提出的。
我们可以看出习总书记的讲话很有历史感,他比较强调从近现代的历史维度理解“中国梦”,在中华民族遭遇外来强力的冲击过程当中,中国人民是如何艰苦奋斗复兴中华民族,又是如何走到今天这样辉煌的一步。那么人们由此就产生了对“中国梦”的第一种理解:富国强兵,增强国家硬实力。因为当时中国的危机是“亡国灭种”,需要依靠富国强兵来保卫国家和人民,当然三十年代我们的领导人也意识到“亡国灭种”必然是“亡文化”,懂得新中国不能失去民族文化。还有一种理解是从大国崛起的思路来理解“中国梦”,这里的“大国崛起”是近现代的民族国家——nation state——这样一个意义上的大国崛起,如同曾经的英、法、德、美、西班牙等大国崛起。第三种理解是将“中国梦”理解为人民之梦,也就是说“中国梦”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家庭、每个人的梦。